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历史名人
最新热门    
 
花自飘零水自流 李清照与衢州的那些事(图)

时间:2010-7-27 11:26:52  来源:中国经济网综合
时犹有书二万卷,金石刻二千卷,器皿茵褥可待百客,他长物称是……念侯有妹婿任兵部侍郎,从卫在洪州,遂遣二故吏先部送行李往投之。冬十二月,金人陷洪州,遂尽委弃。所谓连舻渡江之书,又散为云烟矣。独馀少轻小卷轴、书帖,写本李、杜、韩、柳集,世说,盐铁论,汉唐石刻副本数十轴,三代鼎鼐十数事,南唐写本书数箧,偶病中把玩,搬在卧内者,岿然独存。上江既不可往,又虏势叵测。有弟迒,任敕局删定官,遂往倚之。到台,台守已遁,之剡。出陆,又弃衣被,走黄岩,雇舟入海奔行朝。时驻跸章安,从御舟海道之温,又之越。庚戌十二月,方散百官,遂之衢。绍兴辛亥春三月,复赴越。”

  李清照终于来到了衢州。依她的自叙推断,她应该在衢州古城羁留三四月之久。在这数月之间,她在衢州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或者说过些什么、写过些什么呢?

  文献典籍里似乎寻找不到只言片语。这很让衢州人为之扼腕叹息,甚至嫉妒。因为她在温州避难时曾写下“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添字采桑子》)”

  她流亡到金华时曾长叹一声:“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双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为了弥补这种缺憾,前些年有一位本土研究者,试图证明李清照那首千古绝唱《声声慢》为寓衢期间所创。这个命题似乎具有很强的标识意义,几乎类同于学者们苦苦引证的毛泽东祖辈世居三衢、中国围棋发祥于烂柯山之等。

  其实我们不应该叹息,也不应该嫉妒,毕竟李清照是孤家寡人流落到衢州避难的,因此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她在衢州是否安心?更应该关注她所携带的珍物是否安全?

  我们惟一可以抱憾的是,李清照没有像孔氏族人那样选择留在衢州安家。如果她择居衢州,也许可以适度规避她后面几年的一些磨难和挫折。

  这种善意的寄望,不是完全无端的、毫无意义的,历史现实非常残酷地告诉我们,李清照一离开衢州“复赴越”,就发生了令其痛心疾首的伤事。她在《金石录后序》中说:“惟有书画砚墨可五七簏,更不忍置他所,常在卧榻下,手自开阖。在会稽,卜居土民钟氏舍,忽一夕,穴壁负五簏去。余悲恸不已,重立赏收赎。后二日,邻人钟复皓出十八轴求赏,故知其盗不远矣。万计求之,其余遂劳不可出。今知尽为吴说运使贱价得之。所谓岿然独存者,乃十去其七八。所有一二残零不成部帙书册,三数种平平书帖,犹复爱惜如护头目,何愚也邪!”

  李氏遭窃四百多年后,世人仍感痛惜。明朝万历首辅张居正,有一天听到部吏中有一姓钟的操浙江口音,便问道:“你是会稽人吗?”答曰:“是的。”张居正马上变了脸色,怒气久久不消。这个部吏解释说:“我是新近从湖广一带迁到会稽的。”即使这样,张居正还是把他开除了。

  《玉茗琐谈》解释此事说:“张居正之所以黜退钟姓部吏,是因为他与盗窃讹诈李清照文物的钟复皓同乡、同姓的缘故。时人不明白张居正因读了《后序》受到强烈感染,从而为李清照打抱不平的良苦用心,以为他对部下很粗暴,这实在是对他的天大误解”。

  衢州博物馆珍藏有《金石录》善本

  《金石录》是中国最早的金石目录和研究专著之一,全书著录了赵明诚、李清照夫妇毕生搜集的两千卷金石碑刻,时间跨度起于上古三代迄于隋唐五代,内容涵盖钟鼎彝器的铭文款识和碑铭墓志等石刻文字,所有著录考订精核,跋尾评论五百余条皆独具卓识。

  衢州博物馆所珍藏的《金石录》善本,为清顺治七年(1650)济南谢世箕刻本。该藏本共三十卷四册,正文有格,半页九行,满行二十一字(字径0.9厘米),字体颀秀,笔画严整;宣纸印制,四周单边白口,版心单鱼尾,上部注“金石录跋(序、目录、后序)”或“金石录”书名,中部注卷数,下部注页码;书中加印的“汪氏家藏”、“志庄读”等三枚印章,朱白各有,色泽如鲜。

  据藏品档案记载,是书于1961年5月7日由常山县文化馆上交衢县文物管理委员会,1976年被鉴定为善本书,1997年被鉴定为国家三级文物。与“四库全书”著录的《金石录》相比,除赵明诚自序和李清照后序相同之外,此书还多了五篇跋(序),分别是谢世箕跋、冯达道序、河间刘跂后序(北宋政和七年)、谢世箕后序、谢启光后序,为研究《金石录》的流传情况提供了更为翔实的宝贵史料。

  藏本所收李清照撰写的《金石录后序》,备述一生跌宕遭际和文物聚散离欢,奇文可赏。文中所记夫妻两人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共治金石之学的情景,常为后人景仰与羡艳。

  新婚之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