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历史名人 >> 历史文化 >> 正文
清宫春节礼俗:白绢写春
《正蒙·太和篇》一语之
故宫太和殿等为何无满文
太和公主
最新热门    
 
太和古洞:160年修来的仙风道骨(图)

时间:2010-8-11 11:26:39  来源:南方日报
nbsp;  ■太和古洞由来

    黎守一与开山二十八友

    清代咸丰四年春,一位侨居清远城爱好堪舆学(俗称看风水)的顺德人,名叫黎守一(又名黎般若),夜梦道教吕纯阳祖师降示,县城北郊大和坑蕉园乃钟灵福地,清届静修之所,可建仙宇道观,教化世人。

    于是,黎守一据梦寻境,果真寻得“世外桃源”。坊间传说,黎守一自小随父亲从顺德大良镇来到清远做绸缎生意,侨居城东,因爱好堪舆学,逐成奇人。

    黎守一自小就喜欢舆学,但有机会就问舆求道。十来岁就能把老子的《道德经》倒背如流,二十出头就读懂了《周易》,比划阴阳八卦,二十来岁就为人“睇风水”,且不收分毫。凤城里巷,皆说“般若脸如翠玉,声如银音,道童转世也”。

    黎守一梦见吕纯阳祖师降示的次日,邀集几位同道好友前往北郊踏青勘察。一行人披荆拔茅、穿簇越壑,好不容易来到大和坑蕉园。但见峻峰起伏,群峦叠翠,两脉清泉,左右回环,茂林修竹,紫气东来。黎守一等人不禁大喜,说道:祖师灵矣!蕉园乾坤是也。


    随后几番勘测,开盘问舆,确定了这是吕纯阳祖师降示的清界静修之福地。于是,欲集资在此兴建仙馆道观,响应的同道者从原来的黎守一、周泰清、冯觉芬、李安逸、黄息帆、陈柏芬、何鹏飞、冯玄中、冯修龄、何溢龄等十人增至二十八人。他们禀请知县后获批准集资兴建,至同年冬,道观告竣。这就是早期的“桃源仙馆”。

    仙馆落成之际,清远的商绅士贾前往祝贺,甚是热闹。姓程的知县为表兴建仙馆之功勋,题笔书写“大和洞”三字,其名取自地名大和坑,其意则谓“和兴吉祥”。

    黎守一见之,默想一阵后说道:“大者太也!”于是,拿起程知县刚放下的毛笔,在“大”字下轻轻一点。这一“点”,便点出了道教的精髓,点出了洞天福地的玄机,更点出了一个百年传奇的“太和古洞”。后人为纪念黎守一等二十八位集资兴建仙馆的创山功德,将他们尊称为“开山二十八友”。

    ■程知县历难记

    道家灵签一语道破天机


    程兆桂,乃清朝咸丰年间的清远知县,琴棋书画,颇为精通,此人喜欢游山玩水,吟颂诗篇。相传咸丰四年,程知县捐出俸银四十两,资助创建太和洞。竣工之目,他亲笔题字“别有天地”和“大和洞”,分别悬挂于桃源仙馆和洞门之上,足见其对太和洞的厚爱。

    咸丰年间,清朝日渐衰落,可谓内忧外患,民不聊生。身为清远知县的程兆桂只好听天由命,寄希望于神灵保佑。哪知程知县抽得一支下下签,签文曰:“二三遇赤荒,寒冬稻枯黄,孤魂呼无口,见城不见王。”程知县不解其意,解签的道士也支唔其词,无法解通,最后赐了一条三角形红巾给程知县,吩咐他每天佩戴在脖子上,以祈逢凶化吉。

    咸丰六年农历11月,一支广东洪兵起义军(俗称红巾军)攻陷英德后,挥军南下,从鱼坝出迳口,直逼清远城,把驻守在迳口、黄岗一带的清兵打得溃不成军。程知县忧心忡忡,整天腰配宝剑,在县衙里指挥作战。

    红巾军把清远城围得水泄不通,日夜攻城,终于在第十天下午攻破北门城楼,蜂拥入城。程知县见大势已去,命令亲兵将自己的三个女儿和二个妻妾全部杀死,以免被辱,而他自己也趁隙自刎。

    几个亲兵措手不及,眼睁睁看着程知县血溅县衙。一个亲兵顺手抓了一把禾杆灰捂在知县的脖子上止血,另一个亲兵背起程知县便跑,随着逃难的人潮涌出西门。

    也许是命中注定,程知县被太和洞道士赐以三角形红布斤之后,整天佩戴在脖子上,他的几个亲兵见县令佩戴此物,也就有样学样,照戴不误。

    红巾军头目看见他们几个颈也系红巾,背着一个伤员,以为他们是救护队员。正是这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www.lsqn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