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历史百科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陶东风:不喜欢招摇撞骗…
周杰伦《青花瓷》列入《…
有感于国学进入选秀时代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
“多元文化中的中国美学…
月坛社区“国学教室”系…
最新热门    
 
“国学”把自己当成了土特产

时间:2009-6-27 11:48:21  来源:不详

    作者:刘仰

  我一直主张要重新认识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对于中国近年来出现的“国学热”,我并不完全支持。“国学热”现象有两个方面值得观察,首先是广大群众为何欢迎“国学”并引发“国学热”的原因。其次是“国学热”现象中某些专家或机构表现出来的方式。这两个方面并不能完全吻合,群众的愿望和他们所能得到的,常常是有差距的。这个差距成为“国学热”值得反思的地方。

  中国人对于“国学”的热情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随着国家地位在国际上的提高,中国人需要一种文化上的自信。换句话说,变得有钱并不能使一个人变得被人尊敬。受人尊敬的除了一定程度的富裕基础外,还需要文化的支撑,否则总也摆脱不了暴发户的影子,当年美国人为此没少花功夫。二是,在文化上抄袭他人,也很难获得自豪感。而且,在富裕程度上开始接近西方社会后,文化上表现出的困境,西方文化自身也不能提供完全的解决方案,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正好能够满足广大群众在这方面的需要。这可以说是“国学”热起来的社会基础。

  但是,“国学热”的养料提供者们,表现并不都能令人满意。“国学”这个名称就很值得玩味。以前并没有“国学”这个称呼,就好比以前没有“国人”这个称呼一样。中国人以前认为自己的文化就是属于世界的,因此,不会把自己的文化局限在“国”的范围内。虽然现在中国人也借助各种方式,向国外传播中国文化,但是,“国学”这个名称已经有一点示弱的含义,全然没有美国人把自己的文化和价值当成“普世价值”向全世界传播的心态。用商品行为做一个比较,别人把可乐或啤酒当成全世界最通行的饮料,买到世界各地,而我们的“国学”,从名称上说,只是把自己当成一个土特产,试图吸引一点有好奇心的人。这种心态对于重新认识中国传统的价值,有时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

  因此,在“国学热”中我们看到,“国学”要么不加分辨地钻入古书,要么肤浅地与现实发生暧昧关系,并且把自己变成现实的附庸。它得益于人们对现实的某种不安或焦虑,却很难从一个高度上,为现实提供方案,即便提供某些方案,也很难有效实施。“国学热”所体现的更多是传统文化遭受西方文化挤压时,固守自己的顽强,将自己退受到一个相对安全的角落,似乎终于可以躲过曾经受到的污蔑和迫害。“国学热”所缺乏的依然是对传统文化根本性的价值判断,这种缺乏也受制于国学研究者对西方文化的根本判断。因此,“国学热”会小心翼翼地绕过西方文化的强大价值,或者把自己装扮成与西方文化具有同等价值的古物,“早已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