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历史百科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朱易安:百年后的文学史“清算”——读《文学史学原理研究》

时间:2009-7-3 13:44:16  来源:不详

《文学史学原理研究》,董乃斌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宋体>2008年6月版,40.00

 

  中国文学史的种类繁多,据说至少已有1600多种,但从国人自己写的第一本中国文学史算起,恰好一个世纪。写文学史有没有规律?什么是文学史的范式?如何认识和表述文学史发展轨迹表现出来的规律性现象?构成文学史的基本要素是什么?等等等等,真是应该“算”一下,以便对众多的文学史成果作一些理性的的思考,从理论上对文学史学科进行科学的总结。2008年6月,董乃斌先生主编的《文学史学原理研究》出版,我们欣喜地看到,文学史原理的探索已经推进到一个相对成熟的境地。

 

  《文学史学原理研究》是近年来为数不多、分量颇重的理论研究著作,它的问世,使得已经出版的《中国文学史学史》(河北人民出版社2003年)的系统工程有了一个比较完满的结局。事实上,它的价值还远远不止这些,对于文学史学来说,这几乎是一块有开创意义的里程碑。《文学史学原理研究》对文学史学的学理、学术范式、研究方的阐释、文学史学理论框架的建构作出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全书共分十章,前四章是文学史学理论框架,涉及文学史学的对象、性质及其定位,文学史本体,文学史的构成与功能,文学史的规律与研究方法;后面六章则是专题论述,包括文学史研究主体,文学史类型学,文学史范式论,文学史史料学、编纂学以及文学史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几乎包含了文学史学所涉猎的方方面面,在专题论述方面,作者以科学的宽容的态度,吸纳了近二十年来关于文学史学学科研究中的学术成果,作出比较合理的解释。

 

  文学史学的理论研究,难度不言而喻。其难一,是文学史的复杂和多元性;其难二,是文学史学学科的初创性;其难三,是理论建设本身。《文学史学原理研究》最大的成功是理论框架的建构,并将这一理论框架设定为开放型的,以求促进文学史学学科和文学史学理论的发展。

 

  关于文学史本体的论述,可以从局部体现作者的匠心独运。既是全书的核心,也是最精彩的部分。这一部分中,作者提出了“四本说”作为理论框架,即“文本”、“人本”、“思本”和“事本”,同时根据现有的成果建立了文学史形态的指标体系。在论及“四本”时有许多精辟的断言。例如,关于“文本”,作者论述了作品如何成为经典的途径,不同时期的经典变换,认为“把历代文学作品,即文本视为文学史本体,使文学史的研究和编撰有了可靠的基础”。同时又指出,“作品的入史率”“是一个有价值的参数”(56-57页)。关于“人本”,作者指出,“人本”的意识同时还存在于文学批评史和历史学中,“以时代为序,以作家为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文学史家的一种共识”(73页);文学史的“人本”“不仅是指创作者,而且也应当包括接收者、消费者――他们实际上是另一个层次和另一个阶段的创造者”(76页)。“思本”除了对文学思想、文学批评史的包含,还归纳了三个方面的情况:第一,文学史家所持的“学术理论或指导思想”;第二,“文学史家从文学史的流程中概括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