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历史百科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水浒》习俗名物之考证

时间:2009-7-3 13:44:21  来源:不详
 

我很寡陋。记得以前读龚自珍诗《冬日小病寄家书作》,那是他在道光年写的,那年他29岁,在北京,当小官,不得意。诗极动人。那种乡思,那种思母之情,感人至深。诗里有几句是:“饧箫咽穷巷,沉沉止复吹。小时闻此声,心神辄为痴。慈母知我病,手以棉覆之。夜梦犹呻吟,投于母中怀。行年迨壮盛,此病恒相随。”夫饧(xing)者,就是麦芽糖,在街市上主要卖给孩子们吃。卖饧的人,要吹箫,以代叫卖声。而这位大诗人,在黄昏时分,一听这箫声就要病,于是母亲伺候,加盖衣被,以暖之。从小如此,到壮年了,还是如此。那年他在北京,又患此病,因而写了一诗。诗后有注,云:“予每闻斜日中箫声则病,莫喻其故,附记于此。”他这病也就真是来得怪了,可以说是诗人多感吧。但是关于饧箫,我就知道这一点,就是说,清代杭州有,北京也有。前天读这本《水浒乱弹》,在“太平歌”一章里,就遇到作者讲宋代市上的叫卖和吟唱,其中就有那饧箫声。作者博识,引出几位宋代大诗人的诗句,开我眼界。宋祁诗:“草色引开盘马路,箫声吹暖卖饧天。”梅尧臣句:“千门走马快开榜,广市吹箫尚卖饧。”原来,那时在都城里,是时常有这种饧箫之声的。由此又可知道龚自珍诗句,虽是写实有之情,却也有传统题材的浓厚诗意。不是读到这本书,又从何查出这些事来呢?陆游有句:“懒读夜书搔发短,隔墙时听卖饧声。”这里就不是箫声,而是呼叫了。该书95页有介绍宋元之际的叫卖食品声,真是诱人流涎水,在此就不好引下了。

 

如果不嫌烦,在目录上摘几条,也可看出这本书的内容和趣味。“瓦舍勾栏”、“菜园子”、“酒望子”、“交椅”、“刺青”、“叉手”、“刺字”、“高俅”,这不都是读《水浒》时总碰到的词儿吗?这里面学问大呢,事儿多呢,要知如何,请去读那原著。

责任编辑: 由之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