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孟宪实:民众追于丹非因学问 百家讲坛无一流学者(2) |
|
时间:2009-7-8 15:52:53 来源:不详
|
|
|
历史剧写作有底线也有“密码”
记:现在打开电视,历史题材的古装戏,正说、戏说、胡说的,让人眼花缭乱。你和作家阿城是电视剧《贞观之治》的编剧,对古装戏有着更深刻的体悟,你怎么处理戏剧演义与历史真实的冲突?古装戏有没有写作“密码”?
孟:50年代郭沫若、老舍、曹禺都参加过讨论,怎样编历史剧,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怎么结合。编出来的历史剧要符合历史的真实和艺术的真实。历史上不能找出严重的破绽,艺术上也不能太难看。双真实完美结合,很理想,但做到很难,老一代编剧的既是历史学家,又是剧作家,史料不缺的、史料很懂。
现在的编剧经常在史料上出问题、严重的大漏洞。现在主要是作者的问题。一是不把历史真当回事,出现戏说、胡说、乱说,本身就不在乎历史真不真实,公共史学中民众的历史教育还主要来自于电视剧、小说,弄不好就把错误的历史告诉了观众,大家还信以为真。人大还有学生上课问我,金庸小说的那个人是不是真的?
很多人分不清楚历史小说和历史的区别,所以我们想做个真实的历史剧,完全用历史依据,但虚构的部分也不得不有,因为历史记载不会面面俱到,有时就记载个梗概,唐太宗说什么,哪说的,变成镜头,周围都得有呀,这只能虚构了,那儿摆个床、这儿摆个凳。唐太宗的戏太正,没有反对派,唐太宗太强大,没有敌人对手,这个戏就不好演,戏剧冲突没法进行。所以我们觉得要改一改,想了些招,就违背了历史,还是服从历史,让艺术受到委屈。
古装戏很简单,“密码”就是阴谋加爱情。编《贞观之治》时最开始设计一个戏,设一条副线,唐太宗跟一个女孩子的爱情故事,好看倒是挺热闹的,可是没这事呀,就砍掉了。本来想夸大突厥的实力,边防有压力,但突厥不行呀,又不符合史实,只好牺牲了,没法戏说了。
记:古装戏热潮的背后有什么更深层原因?四大名著不断反复重拍,甚至《红楼梦》重拍还要选秀,这样做值不值?
孟:现在不热了,广电部下令限制播放,很多制作公司都停业了。这个不需要管得太多,不要追究细节,有个市场竞争不就完了嘛。100家公司来拍《红楼梦》,拍去吧,你不怕投资损失你去拍吧,自然会形成市场规划、市场分工。作为主管部门,广电部给个法律的框框,大家不要过界。
记:这些年“国民读史热”和《百家讲坛》主讲人出书热,造就了易中天、于丹等一批学者明星,电视成了学者明星化的秀场和名利场,你如何看待专业学者的明星化?
孟:如果说明星化就是脱离专业,从学者变成明星,原来是学者的本位,现在变成明星的本位,这才叫学者明星化。
在《百家讲坛》播出的这个过程中,学者曝光度比较高,或者受到比较多的关注,其实主要原因是媒体,央视是最强大的媒体,谁在那常出镜谁都会成为明星。中国学者有多少?成千上万,现在才知道几个人。在西方,学者在电视上为大众讲学术问题,这传统很悠久,法英都有很好的电视讲座,在中国还是新鲜事。于丹没有明星化吧,她还在北师大讲课嘛,本职工作还是教师嘛,没有因此变成明星嘛。
放弃了学者去当演员,那才叫明星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