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蜀道申遗开始启动
老汉被法院人员送回家后…
最新热门    
 
蜀道有多难?登高有多高?——李杜名作小考

时间:2009-7-13 21:28:16  来源:不详

最近主持“新高中中国文学课程.代文学专题”讲座。备课期间,注意到李白《蜀道难》、杜甫《登高》两首名作的一些问题,颇有趣味,分享如下。

 

A、“蜀道有多难?”─标准答案,当然是“难于上青天”,这是作品开宗义的立论,如此答题,万无一失。如果再周详一点,蜀道之难还可以区分为:一、传说史传记载蜀道之难。例如:“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塞通人烟”、“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二、从行人之嗟叹反映蜀道之难。例如:「“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三、从自然物象反映蜀道之难:“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但是,若配合李白其它作品以及盛唐时人来往西蜀的材料,蜀道之“难”,其实是充满疑点的。

 

第一,李白长年居蜀。他自五岁起居于四川绵州昌隆县(今四川江彰县),到二十六岁离开四川。期间未曾述写蜀道之难。第二,从李白去蜀、玄宗入蜀、杜甫入蜀、去蜀等材料,不见得蜀道艰难若此。第三,李白出蜀之时,有还蜀心愿;出蜀之后亦多次抒发思乡之情。当中情怀与“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的观念明显相异。因此,《蜀道难》的“难”,有可能不是实写,而不过是引述传说,或者是记述心情。

 

如何证明这个假设呢?我们可以从李白早年论蜀的诗歌得到左证。

 

举李白开十四年(726

[1] [2] [3] [4]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