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港台散文:同文同种同情怀

时间:2009-7-15 14:26:51  来源:不详

     短短一年间,大陆读者突然对港台散文作家如数家珍,先是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台湾学人散文”系列一股脑儿地推出颜叔、黄碧端、龚鹏程、林文月,后是马家辉的《死在这里也不错》、梁文道的《我执》、林夕的《曾经》、林奕华的《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乱花渐欲迷人眼。他们的一手锦绣文章不仅博人眼球,而且为人津津乐道。

   

两岸文学彼此激荡

   

     近年来,港台散文在大陆几乎是逢出版必热卖,去年有龙应台的《亲爱的安德列》、黄碧端的《昨日风景》、林夕的《原来你并非不快乐》,今年有林文月的《三月曝书》、马家辉的《死在这里也不错》、林奕华的《等待香港:永远的香港人》……某读者在豆瓣网上以“他们在内地出书了”为名列出豆列,出一本增一条,好一副望穿秋水的姿态,如今这份名单越来越长。

   

  出版方齐齐相中港台散文究竟是不约而同还是有意为之?仍在陆续出版中的“台湾学人散文丛书”主编周志文坦言出版初衷:“一方面使得台湾的文学作品有机会让更多大陆读者读到;另一方面,使得海峡两岸的当代文学彼此激荡、生生不息。”不久前在香港举行的“当代文学六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不少学者、作家指出,大陆读者对港台文学的陌生,多因它们既没被写入文学史、也没在大陆出版,并感慨:“重新阅读,我们才知错过太多美好的东西。”

   

     中山大学朱崇科副教授这样解释港台散文之于大陆读者的“对味”:“它们大都属于跟本土性相关的文化书写。作为同文同种的同胞,大陆读者当然对港台学者的文化情怀(包括对现实的另类感悟和视角)颇有兴趣。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这些学者本身在大陆有一定的知名度。”

   

以简胜繁去尽浮华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