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揭秘:季羡林何以精通那…
揭秘:季羡林何以精通那…
季羡林:站在胡适之先生…
谁为季羡林任继愈二先生…
《季羡林全集》和季羡林…
王邦维:悼念恩师季羡林…
中国道教协会发唁电沉痛…
胡锦涛江泽民等向季羡林…
数千人北大吊唁季老 季…
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对季…
最新热门    
 
还季羡林一个自由自在身 先生曾拒绝国宝称号

时间:2009-7-15 14:27:08  来源:不详

 

这是一个平民化的时代,没有神通广大的孙悟空,没有一句顶一万句的伟大领袖,更不会存在一个“学贯中西、享誉中外、德高望重、名副其实的学术巨擘、国学大师”,哪怕这个人可能是季羡林。毕竟在生前,季羡林就公开表示拒绝“国学大师”“国宝”等称号。

    某教授表示,公众对于季老的了解并不全面,对他的学术价值认识也不够充分。或许如此。季羡林也的确在学术上颇有所成,比如研究印度史,研究中印文化关系史,研究印度教史,翻译和研究梵文文学作品。但是上述领域乏人理解,难以通俗化,注定曲高和寡,而且这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完全是两码事,何谈季羡林是“国学大师”?

    我们完全肯定季羡林在印度传统文化研究领域上的成绩,但是他在不属于他擅长的领域的声音甚至一度超过自己的专长,则不是好兆头。

    季羡林将人类文化分为四个体系:中国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自古希腊、罗马至今的欧美文化体系,而前三者共同组成东方文化体系,后一者为西方文化体系。其实,这种划分方完全是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理论的翻版,拾人牙慧而已,并非季羡林本人的独创,他也更没有将这个理论系统化和专业化。

    在已经公开的学术思想来看,如果季羡林的设想成为实践,并不见得有利于中国和世界的和谐稳定发展。季羡林的本意是要守护真话与良知,但是真话不等于真理,良知不等于真知。

    季羡林为东方民族的振兴和东方文化的复兴呐喊,提出东西方文化的变迁是“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认为21世纪西方文化将逐步让位于东方文化,“西方不亮东方亮,唯一的一条拯救之路就是以东方综合思维模式来济西方之穷。”季羡林固然表达了对长期以来统治世界的“欧洲中心主义”的积极质疑,但是他过分强调了中国复兴的力量,低估了中国面临的种种困难。

    季羡林还认为西方采取的是强硬的手段,要“征服自然”。他把环境污染、生态平衡破坏、新疾病产生、臭氧层出洞等等问题全都归结于西方的科学发之中,没有注意到东方也不能安然其外。其实,西方哲学思想中从来未提到过要征服自然,恰恰相反的是西方哲学思想也尊重自然,环境保护的理念和实践就都出自西方。

    在肯定季羡林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他能获得那么多的荣誉也在于他的出身:留学德国,出身华,北大任教。有了这三个光鲜的经历,就仿佛有了一句顶一万句的锦囊妙计,殊不知,外行挂名内行的国情已经见怪不怪。

    在一个知识界浅薄、找不到真大师的时代,我们曾经历了“散文大师”余秋雨“捐款门”事件和被冠以“五百年来一奇才”的“楚辞大师”文怀沙被戳穿真面的局面,也死乞白赖地造就了季羡林无人匹敌的“大师”地位。

    比起名不副实的的头衔和虚荣,我们应该更珍惜季羡林关于“文革”的回忆录《牛棚杂忆》,不仅检讨了自己的经历,也为历史留下了宝贵的记录。我们还应该珍惜他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朴素,尤其是对待后辈的平易近人,也成为从北大校园传到全社会的佳话。清醒和庆幸的是,对于外界赋予的国宝、大师、泰斗等桂冠,季羡林说“三顶桂冠一摘,还了我一个自由自在身。身上的泡沫洗掉了,露出了真面目,皆大欢喜”。季羡林不喜欢的事情,为什么总有人强加于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