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资治通鉴》为何不记载文人墨客?

时间:2009-7-16 12:06:13  来源:不详
唐朝的丁居晦,官居翰林学士,一天,也喜欢文学创作的文宗李昂召见他,估计李昂也想让帝国的文艺大繁荣大发展,因而关心起文坛时况,语及杜甫、李白等文学前辈。丁居晦却极不给面子地顶了一句,“这不是帝王所要了解的事。”

 

李昂记住了此事,丁居晦却不因此而惹祸,相反却被委以御史中丞的要职。御史是言官,中丞是言官的首领,只有敢于讲话才能胜任。

 

然后顾炎武不客气地批了李因笃一顿,“就你这见识,比文宗差远了。”顾炎武极力主张经世致用,所以力翼司马光的纲旨。也是文宗,一天又要与宰相讨论诗歌创作——可见作为文学青年的文宗的不死心,非得撞南墙。

 

大臣们不解风趣也就算了,却再一次打压了他的文学前景,郑覃说:“诗之工者,无若三百篇,皆国人作之,以刺美时政,王者采之以观风俗耳,不闻王者为诗也。後代辞人之诗,华而不实,无补於事,陈後主、隋炀帝,皆工於诗,不免亡国,陛下何取焉。”《通鉴》之本义於此见之。

 

王夫之认为“经义者,非徒干禄之器也,士之所研精以及道者也。文赋者,非幼学之习也,志正学充,伤今思古,以待人之微喻者也。”

 

士子十年寒窗,苦读经书,是期盼有朝一日出来做官,用满腹的经纶来安邦定国,造福百姓,实现平生抱负,是拿来治世用的,并不如现在人的理解,把国学关进小楼成一统,孤芳自赏,俨然砖汉瓦。国学需要倡兴,必须根绝这种观点,使国学走进寻常人家,重走治世的路子才行。

 

《通鉴》不载文人,却是看重写一手好文章。《通鉴》援引华峤的话说:“班固序事,不偏不倚,不刻意拔高,也不故意贬低,详略得当,行文委委,使人百读不厌,(不激诡不抑抗,赡而不秽,详而有体,使读之者亹亹而不厌,)信哉其能成名也。”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