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陈昊苏谈父亲:毛主席确…
最新热门    
 
陈昊苏谈父亲:毛主席确实说过陈毅是个好同志

时间:2009-7-22 12:45:52  来源:不详

“陈毅是个好同志”——陈毅帅之子陈昊苏谈父亲陈毅 


  开栏的话


  1927年的8月1日,南昌起义的枪声,打响了中国革命的第一枪,宣告了第一支人民军队的诞生。


  82载军旗飘飘,从南昌起义到秋收暴动,从井冈山到延安,从八年抗战到解放战争……为了祖国和人民,无数将士出生入死,用鲜血将五星红旗染得鲜红鲜红。 


  又是八一节,让我们走近开国将领的后代,听他们讲述将军的故事,在故事里感受战火硝烟、理想信念、壮丽人生——


  首席记者于茂世路红文首席记者平伟图


  据说,在“文革”时期一次造反派批斗陈毅元帅的会议上,陈毅元帅忽然喊出一嗓子:“请同志们打开《毛主席语录》第273页。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说‘陈毅是个好同志’。”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相信大家都不会感到陌生。2009年盛夏,在郑州北郊的黄河迎宾馆,记者采访陈毅元帅长子、中国人民友好协会会长陈昊苏,话题便从这个故事谈起——


  “《毛主席语录》只有272页,不可能编入‘陈毅是个好同志’这句话。”陈昊苏说,“那只是当时在民间流传的一个政治笑话,我不认为真有其事。那时候,人们对许多老干部挨批斗不理解、不满意、不高兴,所以编出这样一段政治笑话。”


  “机智、调皮、自信,乃至对批判他的造反派表示蔑视,这些情绪都活灵活现地表现在这则笑话中。我们不难从中体会到民心所向,老百姓对这种残酷斗争是反感的,所以假借我父亲之口加以指责,用的是一种幽默的表达方式。”


  “这则笑话是否传到毛主席耳内,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在父亲逝世后的追悼会上,毛主席确实说了‘陈毅是个好同志’。”


  忆往事,陈昊苏依然难掩忧伤——


  1972年1月6日,陈毅元帅不幸病逝。


  按照事先的安排,陈毅追悼会将在1月10日下午3点,在八宝山公墓礼堂举行。


  “事先我们就得到通知,追悼会的规格是按军队老同志较高级别安排,毛主席不参加。但是出乎许多人的意料,毛主席赶来了。本来是李德生同志主持追悼会,叶剑英元帅致悼词。叶帅在开会前把悼词递给了周总理,总理什么也没说,念了悼词。”


  陈昊苏记得,因为毛主席要来参加活动,八宝山公墓礼堂临时生起了火炉。当时是隆冬天气,非常寒冷。


  “事先不知道毛主席要来,是他自己打破原来的安排,赶来的。只有周总理知道早一些,他紧急通知了当时在北京的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还有庆龄副主席等中央政治局在京委员,他们都是临时赶来的。”


  追悼会前,在休息室,毛主席把家属请了过去。“我们看到,老人家也是一脸悲痛的表情。他身穿睡衣,外面罩着一件大衣。看得出是刚起床就赶来参加追悼会。”


  “毛主席的胡子很长,与我们见惯了的报纸上的照片的形象不一样。”陈昊苏说,“看上去毛主席的身体尚好,只是显得苍老。”


  毛主席对陈毅的夫人张茜说:陈毅是我在井冈山时期的老战友,陈毅是个好同志,为中国革命作出了贡献。


  “毛主席还对我们这些后代说:要努力奋斗,为人民服务,向你们的父亲学习。要真正弄懂这个世界的大事情,不容易。你们要准备奋斗二十年,摔过许多跟头,才能真正懂得世事。”


  “听了毛主席的话,我们都深受感动。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奋斗中走出来,经历过许多挫折,最后走上胜利的道路。”陈昊苏感慨地说。


  参加陈毅元帅追悼会那天,毛主席还提到了“二月逆流”。“他说,我和陈毅同志有过争论,但那是同志之间的争论。”陈昊苏回忆说,就在休息室里,毛主席还把“九·一三”事件——就是大家都知道的1971年9月13日林彪集团事件——的情况向西哈努克亲王作了通报。


  “在父亲的追悼会上,毛主席说了这些话,当然是有深意的。文革中整了那么多老同志,到了该有所纠正的时候了。邓小平、陈云、胡耀邦等同志后来重新出山,对党的事业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陈昊苏说。


  树欲静而风不止。那时,四人帮还在政治舞台上肆虐。他们对毛主席出席陈毅元帅的追悼会是不满的。“所以不久就传来这样的说,毛主席对亲者严,对疏者宽。参加陈毅的追悼会并不等于陈毅是个好同志。他们企图抹掉毛主席对我父亲做出的正面评价。”


  “当四人帮还以毛主席的‘亲者’自居,干着祸国殃民的勾当时,他们没想到自己在人民心中的评价越来越低。毛主席是富有政治智慧的伟大领袖,当然不可能对他们感到放心。以后中国政治发展大势逐渐朗,四人帮终于覆灭,中国走向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