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开心学国学》播出时间…
国学大师自称大猪 饶宗…
国学大师自称大猪 饶宗…
【预告】月坛社区“国学…
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廖名…
国学教育尚需认真探索
学者:国学研究不应只停…
季羡林留给中国“大国学…
国学研究不应只停留在传…
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常务…
最新热门    
 
国学访谈录:清学“三弊”——杨义访谈录

时间:2009-7-23 17:57:31  来源:不详
禅宗,它也就成了国学,而且以中国思维方式影响东亚,影响世界。因此,无论对传统文明、还是外来文明的成果,中国语义学上相互关联的从、比、化三个思维程序都是饶有深意的,从以深入,比而对话,化出新创。这也是我们国学研究中,应该综合使用的“三字诀”思维程序。

 

  读书报:我们看到,在国学热的同时,也有一些令大众质疑和唏嘘的事情发生。在国学传播中,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对此我们应该如何看待?

 

  杨义:我们现在讲国学,是在市场经济和高科技环境下来讲的。国学传播就是要让国学走向广大民众。我认为,文化的建设有两个东西很重要:一个是原创性,一个是共享性。原创性是共享性的灵魂,共享性是原创性的基础,二者应该相互促进,浑融一体。

 

  在共享性方面,媒体教育以及各种各样的制度起到很大作用,应该精心规划,广泛调查,选择好能够发亮的话题,以及研究有素、又长于表达的讲述者,让民众共享文化创造和国学智慧的喜悦。不然的话,我们的文化就可能出现脱层的问题,在价值层面,讲的时候有很大的道理,但是做的时候却略显低俗。在学理层面,不是说没有精深的研究,而是说某些脱离精深研究的耍嘴皮子备受青睐。这就提醒我们,在传播国学过分讲究点击率和收视率的时候,要注意防止肤浅化。我们有必要时时自省,现在“热”有无虚热的成分?通过大众传媒的“国学”里面真货色到底有多少?有多少东西是兑的口水?我们要注意,国学传播水平既反映了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档次,也模塑着我们这个民族的精神档次。不要给人一种误解,原来国学是那么肤浅,那么满是噱头。

 

  既然要认认真真地讲国学,我们对于中国历代学术,尤其是清代以来的学术,就有必要重新审视。我们传统学术既有汉学和宋学,其实还有明学和清学。明学有通俗化市场化的特点。但是清人不以为然,认为明学束书不观、游谈无根。明人、清人各有偏重,虽然成就有丰歉,却也各有特点。清代学术教人如何读懂经典文字,如何辨别古书真伪,直至晚清教人如何进入边疆史地,都做了许多前代无法比拟的坚实功夫。王国维认为清初学术的特点就是“大”,乾嘉的特点是“精”,道咸以后是“新”。特点各殊,长短互异,范式已变,清学留给我们的不是单一的学术形态和学术标准。我们研究国学自然也可以有不同的学术方式,学术的大忌在于把人们丰富多彩的创造力封闭在陈陈相因的家数之中。

 

  对于历代的学术,尤其是清代学术和民国学术,考究源流,追踪盛衰,比较长短,辨析利弊,可以从中寻找出当代国学的许多原创点、立足点和出发点,提供很多资源和思路。这都是要认真吸收和清理的。只有在吸收和清理的过程中,我们的原创才是有根基的原创。

 

  读书报:您刚才谈到了要从清代以来的学术研究中,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从而为学术原创提供新的立足点。能否具体谈一下思路?

 

  杨义:中国作为一个现代大国,理所当然地会提出这么一个历史性的命题,就是我们需要用世界视野和现代意识来反省和重构我们的学术传统,思考如何从创造性地超越历代的学术,尤其是清代和民国学术中走出一个新的境界,把学术推向一个创新的空间。我们能不能做到这点?这是对当代学术的文化姿态和创造能力的一场大考试,就看我们交出的是一份委委琐琐的答卷呢,还是一份意气风发的开拓者答卷。过去存在着一种习惯性的文化姿态,就是对清人都是仰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