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剖析四川文物数量井喷之…
四川江油警方5天破获3人…
四川博物院推出张大千印…
四川洪雅招商局长因亲朋…
四川洪雅县招商局长因亲…
四川内江19岁女工睡梦中…
男孩谎称四川地震孤儿街…
四川宜宾一局长嫖宿幼女…
四川官员醉驾逆行肇事续…
四川夹江一黄店开到派出…
最新热门    
 
剖析四川文物数量井喷之象 保护问题更显突出(1)

时间:2009-7-24 11:51:56  来源:不详
20多年前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我省(包括重庆市)记录了27000多处文物点。如今,第三次文物普查尚未完结,但全省各地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已达56685处,其中新发现达42831处,数量居全国第三——

    蓬溪县发现大型代山寨遗址,会理县发现三代断案碑,郫县发现明代壁画……每天,这类消息如雪片般飞到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办公室。去年3月以来,我省各地的“三普”工作陆续进入田野调查阶段。一年多的时间里,新发现多,文物种类更广,成为此次普查最明显的特征。

    回顾前两次文物普查,第一次在上世纪50年代,我省没有参加。第二次在上世纪80年代初,3年时间我省普查到27000多处文物点(包括重庆市)。如今,历时5年的第三次文物普查,截至今年6月30日,全省各地登记的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为56685处,其中新发现达42831处,数量居全国第三。相比第二次普查成果,这一次的数量呈“井喷式”增长。

    “井喷”之象:

    “这就是全新的线性文化遗产,不是孤立的一个点,而是形成了一条线”——一条“隐身”于甘洛县大山的古道首露真容;广安普查到新文物点1556处;双流文物数量增长6倍

    “三普”展开后,双流县煎茶镇五里村的梅家大院,突然来了十几个挂着工作牌的人,对着房子指指点点。他们有的给房子拍照,有的对着房子画图,还有的测量尺寸。

    年近古稀的老住户袁兴国很吃惊:“来这么多人围着房子转干啥?”他不知道,来的是双流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

    普查队中专门研究古建筑的朱翠华也很吃惊,“这个院落的保存情况比成都文殊坊片区留下的古院落状况好得多。”朱翠华把记者带到堂屋前的立柱边,指着柱下基石上的浮雕说,“你看这上面雕的荷花、鲤鱼、小孩都清晰可见,雕刻手艺也很上乘。”

    看得出这院落是清代中早期建筑,但具体的年代不好判断,袁兴国和其他住户也说不上来。记者看到,整个建筑的木结构依然坚实,几乎每一面墙上都留着当年的雕刻和绘画,堂屋西南角还有一尊保佑平安的石神。“这是典型的民居四合院”,朱翠华很兴奋。

    双流县文管所所长李化告诉记者,“全县26个乡镇,如今已普查完三分之二,有时候一下午就能普查到3处新发现,真令人高兴。”

    从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的50多处文物点,到目前新发现300多处,双流县文物数量增长了6倍。

    全省处处捷报频传:泸州新发现文物点1399处,宜宾新发现文物点3096处……特别是广安,原先登记在册的文物点有450处,截至到6月30日,已经确定的新发现文物点1566处,还摸排出新文物点线索2100多处。如果这2100多条线索在今后的田野调查中全部证实,广安的文物数量将增长7倍。

    还不止是数量上的“井喷”,新种类的文物更令考古队员兴奋。

    “那可不是一处文物,而是一条线的文化遗产!”凉山州博物馆考古队队长亮,简直不知该如何对记者解释新发现的清溪道遗址。

    唐亮率领凉山州和甘洛县文物普查队徒步考察坪坝乡、海棠镇、蓼坪乡等,竟然发现了一条“隐身”于大山的古道。5天的时间里,队员们背着干粮和普查设备,沿途用GPS定位仪器测量,用数码相机记录,曾经的“南方丝绸之路”逐渐清晰。营房遗址、清代石桥、清代墓葬群、蓼叶坪驿站……走在蜿蜒于三个乡镇的清溪道上,大家的脚步因新发现而轻快起来。

    “这就是全新的线性文化遗产,不是孤立的一个点,而是形成了一条线。”唐亮说,尽管这条线上文物点的数量还未统计出来,但重大意义已显,“绝对是首次发现!”“民居、窑址、窖藏……各种形式的都有。”省三普办主任冯潋说,目前新发现的文物大致分为6种,其中古墓葬和古建筑各占总数的35%,古遗址占8%,石刻及石窟寺占10%,近现代史迹占8%,其他种类占4%。

    “井喷”之韵:

    成都锦江大礼堂属于20世纪文化遗产,“龙抄手”应该列入工业遗产……一系列新概念进入文物普查,文保正从“保文物”到“保文化遗产”转型

    为什么这次文物普查中,文物数量会“井喷”?

    对记者的这个问题,朱翠华没有直接回答,反而说起了当初参与恢复成都文殊坊古建筑时的情景,“文殊坊片区能保留的老院子只剩5座了,其他的全是仿古建筑。可惜就算有保留价值的,房屋上的雕刻也大都毁损或风化,辨别不出历史的雕刻细节。真遗憾啊!”

    随后她言归正传:“以前我们考古,只重视古庙、石刻、古墓,许多值得保护的东西都忽略了。这一次文物普查,则包含一切文化遗物。”老房子等不再被排除在文物之外,文保思路扩展了,这正是引发文物数量“井喷”的关键因素。

    在省文物局副局长王琼的办公室里,记者看到了泸县的文物普查资料,一条30多年前青石砌成的渡槽遗迹也进入文保视野。“它修建于上世纪70年代,跨度200余米,高10余米,全部用青石垒砌而成,蔚为壮观。这样的渡槽,是泸州十分宝贵的近现代农业水利遗迹。”

    20世纪文化遗产、乡土建筑、文化景观、文化线路、工业遗产、水下文化遗产……这一系列新概念,在上一次文物普查中不太清晰,也没有应用。如今,它们的内涵已经被具体化。

    上世纪50年代修建的成都锦江大礼堂属于20世纪文化遗产,“龙抄手”应该列入工业遗产的范围,岳池罗渡民居归为乡土建筑,茶马古道当属文化景观……新概念的指导下,那些以前忽视的宅第民居、店铺作坊、池塘井泉,以及工业建筑、金融商贸建筑、水利设施、交通设施等等,均进入了普查范围,成为受保护的文化遗产中的一员。

    我省各市州还结合当地自然地理、人文历史等因素,相继拟订出各具特色的专题调查项目。其中,凉山州与四川大学历史系联手,打算调查凉山大石墓、凉山古道遗迹、会理县明清民居、安宁河流域古代文化遗存等诸多专题;泸州市拟调查泸州崖墓、明清时期桥梁、护国战争遗迹、白酒窖池等……地震后,绵阳市、广市又迅速拟订了“5·12”汶川特大地震遗址调查。

    王琼说:“当前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正经历从‘保文物’到‘保文化遗产’的历史性转型,要保护的对象和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