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剖析四川文物数量井喷之…
四川江油警方5天破获3人…
四川博物院推出张大千印…
四川洪雅招商局长因亲朋…
四川洪雅县招商局长因亲…
四川内江19岁女工睡梦中…
男孩谎称四川地震孤儿街…
四川宜宾一局长嫖宿幼女…
四川官员醉驾逆行肇事续…
四川夹江一黄店开到派出…
最新热门    
 
剖析四川文物数量井喷之象 保护问题更显突出(2)

时间:2009-7-24 11:51:56  来源:不详
“井喷”之力:

    先难后易,山区普查率先开展;64岁的王继尧是编外的“骨干”;普查队员每到一地就贴上宣传画。群众的积极参与,成为文物“井喷”的助推力

    7月盛夏,什邡文管所所长杨剑依旧冒着烈日,带领普查队员奔波在龙门山中。

    去年5月,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打乱了之前的普查计划。自10月恢复田野调查后,什邡改变了思路,决定先难后易,先普查位于龙门山中部的红白镇、八角镇等6个乡镇。“山区的路不好走,全靠当地老百姓踊跃提供线索,我们已新发现文物点20多处。”杨剑说。

    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成为文物“井喷”的助推力。

    在北川,已普查到263处文物点,其中有213处是新发现。北川县文管所所长高泽友说,震后北川地貌巨变,文物普查困难很大,但有了老百姓的帮助,普查工作在震后很快“站了起来”。

    在北川普查队里,64岁的王继尧老人是编外的“骨干”。

    去年4月初,北川文物普查队住进了陈家坝乡。每到早上7点,龙湾村村民王继尧就会来敲门,“走,我带你们去普查。”细雨霏霏,王继尧在泥泞山路上一边走一边给普查队员介绍,“前面有古建筑,翻山过去有古遗址、古墓葬。”陈家坝的地图仿刻在他心中,太子庙、花房子、大跃进伙食团、鸡心梁五通庙……在老人的帮助下,短短一个月,普查队就查到了10处文物点,其中9处为新发现文物点。而且老人提供的文物线索“含金量”颇高,他带着找到的一处羌族祭祀塔,竟是代时期的古遗址,历史价值很高。

    为了给普查队做向导,王继尧把自家的农活和市场上的生意都放下了。当普查队想给他一些补助时,却被老人拒绝了,“能为家乡的文物保护工作做一点事,我是十二万分的高兴,还要什么报酬呢!”

    大地震发生后,高泽友一直无进入陈家坝乡调查,也很担心王继尧的安危。结果,地震后3个多月,高泽友接到了王继尧的电话:“高所长,我很好!我去帮你们看文物点有没受损!”陈家坝乡有一个代五通碑在地震中震裂了,王继尧拉上几个村民成立了临时的守护小组,让它不遭到进一步破坏。“如果没有老百姓给我们提供线索,哪里能发现3000多处文物点的线索哟!”广安市普查队队长刘敏感慨万分。如今,普查队员已养成习惯,每到一个地方进行文物普查时,要贴上宣传画。

    有了老百姓的支持,过去不敢去的地方也能去普查了,原先隐藏在深山中的文物点也“藏不住”了。“要覆盖到每一寸国土”,这是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启动时提出的目标,各地普查队都有信心完成。

    “井喷”之思:

    我国将首次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预计2012年首次向社会公布一份详细的文物名录。数量多了保护更难。公布前新文物点的身份有些尴尬

    双流县黄龙溪镇大河村,41岁的村民梁龙看着那个清代水碾子,眼神落寞。在他的记忆里,小时候这附近有油厂,这儿是热闹的农副产品加工区,船来船往,上至成都,下至乐山。“小碾子用来碾面,大碾子用来碾菜籽油。”后来,水碾子逐渐被淘汰了,那种热闹生活再也见不到。

    陈家水碾是本次普查中新发现的文物,但由于上次全国文物普查中它没有登记在册,于是曾经附着在水碾上的习俗,已经湮灭在时光中,令人惋惜。

    伴随文物概念的扩大,如陈家水碾一类的文物将成为本次普查中的“黑马”。此后,我国将首次建立全国不可移动文物基础数据库和电子地图,同时第一次向公众提供一份详细的文物名录。要知道,国家文物名录在过去都是不对外公布的。并且,名录一旦公布,文物就受保护。

    然而,让文物专家担忧的是,名录预计要到2012年才能向全社会公布,公布之前,新发现文物点的身份依旧有些尴尬。“我们希望各地尽快将新发现文物点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王琼说,“利用法律手段来保存它们。”

    希望正在变成现实。富顺已率先把18处新发现文物点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泸县也新公布了12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北川准备将近期发现的羌寨碉楼遗址,申报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物“井喷”,使得保护问题更显突出,资金缺乏问题更加突出。目前,我省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0多处,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则更多。近年来,虽然每年我省要投入几千万到文物保护上,可一分摊下去,哪里都是杯水车薪。

    古民居建筑面临拆、改建,城市中的近现代工业建筑在城市建设中面临拆迁。同时,“政府正规划周边土地的利用”,“保护资金如何落实”、“怎么保护”……诸如此类的问题,让文物工作者备感压力。双流文管所所长李化对记者说,“井喷”之后需要找到更好更细的保护办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