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大师的“口误”
韩浩月:中国文化得了“…
国学大师自称大猪 饶宗…
国学大师自称大猪 饶宗…
痛别任继愈季羡林后的精…
国医大师王绵之教授逝世
铁凝、一诚大师等送别季…
首套工艺美术大师群体口…
大师情结: 传统与现代…
季老离世 大师与纷扰与…
最新热门    
 
大师的恩怨与纠葛

时间:2009-7-26 13:42:19  来源:不详
【作者】艾里香

  徐悲鸿与刘海粟,都是著名的艺术大师,可两人一直有不和的传言,成为了一段公案。青年画家荣宏君《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一书的出版,无疑会给想了解艺术大师的人们,以意外的惊喜和震撼。这本书向我们提供的精髓,就隐化于厚重的历史之中,从徐悲鸿与刘海粟的结识到恩怨纠葛,作者将两位大师的精神世界诠释 得淋漓尽致。

  《世纪恩怨》这本书,详细披露了徐悲鸿与刘海粟这两位著名画家长达一个世纪的恩怨与纠葛。书中以具体的史料,考证了诸如刘海粟是否是汉奸,周总理是否介入过徐刘之间的矛盾,刘海粟是否营救过陈独秀,刘海粟是否是康有为的学生等问题,其结论更是使人耳目一新。然而作者并不满足于文字材料和证据的搜集,在此基础上还采访了文怀沙、黄苗子、史树青、冯禩、欧阳中石、范曾、刘赦、于志学等多位和徐悲鸿、刘海粟有直接关系,并且对二人恩怨过程有直接了解的第三方当事人,增加了本书的可信度。

  徐悲鸿与刘海粟,均是中国近现代美术的奠基人。生长于小镇农户之家的徐悲鸿,与出生于书香门第大户人家的刘海粟,其各自的经历与个性大不相同,但是命运有时也何其相似,他们都曾经历过一段并不愉快的包办婚姻,或许,这是那个年代青年男子必经的命运成人礼。但是偏偏这两个人都不相信命运,从封建的包办婚姻中走出来了,先后到了上海,又曾东渡日本、远涉欧洲,求取西方艺术的火种,回国后又都投身中国美术教育事业,在美术界乃至文化界,都拥有较高的名气与影响力。

  不过他们两人,一个坚持写实主义道路,一个钟情于后印象主义,在艺术风格上的不同追求,决定了他们艺术道路上的分道扬镳。只是两人的恩怨并未随着当事人的过世而结束,反而继续在徐刘的后人以及学生中硝烟弥漫。1953年,徐悲鸿去世那年,他曾就刘海粟的问题两次写信给时任文化部常务副部长的周扬,但这两封信的内容一直是个谜,也成为研究者一直追寻的线索。一次偶然的机会,《世纪恩怨》的作者荣宏君发现了这两封信。两封信叙述的是同一个事情,即著名画家刘海粟的人品问题。徐悲鸿在信中直呼刘海粟为“汉奸”!这也成为《世纪恩怨》一书创作的缘起。

  在关于刘海粟是不是汉奸这个问题上,历来存在两种声音。一种声音认为,刘海粟当时为了生存,在那种错综复杂的动荡局面下,难免不被污水沾了鞋子。还有一种声音认为,在日伪统治期间,齐白石可以拒绝日本人的重金,梅兰芳可以蓄须志,陈散原老先生绝食而死,徐悲鸿多次下南洋筹赈募款……他们同样生活在日本人的高压下,有着生命危险与生活艰辛,但他们为什么能够做到乱世中洁身自好,而刘海粟却不能呢?在《世纪恩怨》一书中,作者详细考证了史实,就这一问题得出了两点结论:日伪时期,刘海粟确实做了一些有损民族气节的事情。可在性质上,尚不能草率地将刘海粟定性为汉奸。

  徐悲鸿与刘海粟最初结怨,起于《新时代》月刊主编曾今可在杂志上的一句话:“国内知名画家如徐悲鸿、林风眠……都是他(指刘海粟)的学生。”一段文字公案由此而起,并最终引发了徐悲鸿与刘海粟长达近一个世纪的恩怨。那徐悲鸿到底是不是刘海粟的学生呢?作者经过考证刘海粟创办的上海国画美术院的学生名单和当时的教学记录证明,徐悲鸿于1913年进入过上海国画美术院第二期的选科学习是不争的事实,但上海国画美术院是新式的学校,刘海粟从未给徐悲鸿授过课,因此,无论从传统意义上的师徒关系来讲,还是从现代意义上的师生关系来讲,徐悲鸿与刘海粟都不存在师生关系。

  读罢全书,感到作者在字里行间表现了自己的理性和醒,用一种娓娓道来的笔调,对头绪众多、复杂纷纭的艺术人事,进行了新的评说。他对自我精神世界的执着坚守,使其作品形成了强烈而独特的个人艺术风格,在《世纪恩怨》这本书中,既能以个体人物的心灵表现时代的风云,又能给人以情感的滋养和理性的启迪。作为后来者,面对作品中的两位天才大师,或许能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更真切地感知历史的真相,并从中吸取一些“历史的教训”吧。

  《世纪恩怨——徐悲鸿与刘海粟》,荣宏君著,同心出版社2009年6月第一版,36.00

  

【原载】 《中华读书报》2009-07-2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