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武汉:准女婿索还礼金 …
最新热门    
 
萧平汉:王夫之的史论研究法

时间:2009-8-1 14:38:32  来源:不详

史论是王夫之史学著作的主体内容,他的《读通鉴论》、《论》、《春秋家说》、《春秋世论》、《续春秋左氏传博议》等著作都可归入此类。王夫之的史论,注重从整体上对中国史进行研究,旨在追寻历史的根源,而在具体的研究方上除采用如辨伪、考证、综合与归纳等传统方法之外,还广泛采用了移情、心理、心态学的研究方法以及将历史环境与历史人物意境结合考察的方法,大大突破了传统史论的一般方法。

 

  兴的历史教训,使王夫之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危机感、时代感与使命感,他也因此将治史的目的定为济世救国、经世致用。他在完成《读通鉴论》后,对自己的写作目的与方法有一个剖析,“编中所论,推本得失之原。”“鉴岂能为功于我哉!故论鉴者,于其得也,而必推其所以得,于其失也,而必推其所以失。其得也,而必思易其迹而何以亦得;其失也,必思就其偏而何以救失,乃可为治之资,而不仅如鉴之徒悬于室,无与κ之者也。”(《读通鉴论·叙论四》第956页,中华书局1975年)历史研究的关键在于“推本得失之原”与“获得救失”。这也是王夫之本人研究历史的目的。他说:“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也。为史者,记载徒繁,而经世之大略不著,后人欲得其得失之枢机以效法之无由也,则恶用史为?”(《读通鉴论》卷六)王夫之要寻找“得失之原”,要明白为什么会“得”,“得”于何处?为什么又“失”,“失”在何方?又怎样去“获得”,还要如何去“救失”?这是王夫之史论比一般就事论事的史论高出一筹的地方,也是其超越传统史学的地方。

 

  在《读通鉴论·叙论末》中,王夫之对自己史论的写作有过一个总体概述:“引而伸之,是以有论;浚而求之,是以有论;博而证之,是以有论;协而一之,是以有论;心得而可以资人之通,是以有论;道无方,而位物于有方,道无体,以成事之有体。”(《读通鉴论·叙论四》第956页)“道无方,而位物于有方,道无体,以成事之有体”,是说自己写作史论,按照有方有体的原则进行,也就是要使所论述的问题按照自己所设置的“方”与“体”来“位物”与“成事”。“体”与“方”是王夫之的一种整体认识,或许是某种规律、趋势,或许是自我设置的某种原则规矩,使万事万物在他所设置的总体认识之下运动,成为一个有系统有联系有内在因果关系的统一体。这里的“道”,是王夫之所要表述的最高认识,没有任何具体规范,某些地方是道德,某些地方可能指道理、事理或情理,某些地方可能指的是规律与趋势,某些地方可能指的是一种正确的认识……在“道”的总体精神规划下,王夫之设置自己的“体”与“方”,使历史上的万事万物成为有规矩成方圆的整体。

 

  以“协而一之”为基础,用统一协调与整体观来看待历史,然后则“引而伸之,浚而求之,博而证之”,这是王夫之史论的重要特征。这里的“协而一之”是对看起来杂乱无章的历史统一协调,从整体上加以认识,充分体现了王夫之史论的整体性、系统性与全面性。

 

  王夫之的整体性是用统一的理论来衡量与分析历史,从整个历史的长河中看待单个的历史事件、历史制度……将不同或相近的历史事实联系起来,作为一部完整的历史从宏观与整体上评述与审视历史。如《黄书》与《噩梦》二文,不足三万字,却涉及整个明王朝的政治、经济、财政、军事、司法等内容。正如他自己所说,为了“述过事之失”,就要全面认识明王朝,分析明王朝,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