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来新夏:闲话读书
最新热门    
 
来新夏:文澜阁上说书事的人——为《文澜阁上说书事》序

时间:2009-8-6 14:45:52  来源:不详

我和袁逸君相识多年,我们曾一起到台湾参加地方文献学术研讨会,也常在一些藏书研究和文献学学术会上见面。他总是快快乐乐地与各方朋友笑谈,甚至开些无伤大雅的玩笑,行为也似乎有些懒散,颇有点不拘小节的才子气。大家也很愿意和他在一起说笑,所以他到哪里,哪里就热闹一片,博得很大的人望。我也很喜欢和他谈天说地,谈学问、谈人、谈事,在这些交谈中不时会出现些机锋,让我感到他腹笥颇丰而见识独到。近来读书界的领军人物南京徐雁先生亲下临安,向袁逸下了一道军令状,要他在三个月内,搜集他关于书的散篇为一集,把袁逸君逼得浮出水面。因为这是套丛书,袁逸君不敢拖各位贤达的后腿,于是东爬西梳,翻箱倒柜,终得宋体>30余篇。合为一集,题作《文澜阁上说书事》,函我作序。

 

    我接到文稿,一看书名,不觉悚然一惊。我恍惚看到袁逸君峨冠博带,口讲指划地在文澜阁上大谈古往今来,很有气派。文澜阁是何地?是乾隆帝在浙江藏四库全书之所,是江南学子仰望、求书问学的圣地,无论文献记载或口碑流传,都没有听说过有人在文澜阁上临风说事,像八千卷楼主人丁申、丁丙那样的人物,也只能为文澜阁做些搜求散失、抄补订正的琐事;不意百余年后,竟有袁逸其人敢于在文澜阁上昌言书事,可称“有胆有识”。这种胆识也是一种魅力,我竟然坠入袁逸君的陷阱,被他书稿淹没者兼旬。

 

    袁逸君的这部文稿所收各篇,篇名都很有吸引力。全稿以书为中心,分三部分。一是“书林捭阖”,对书史各有关问题作纵横谈,如于版权、稿酬、书价、遗迹、剽窃等事,均有论述;二是书楼探幽,说与藏书有关诸事如天一、嘉业的兴衰,抄书、换书、买书的聚书经历;三是书生意气,述与读书人有关诸事,如苦乐、仕途、婚姻、烟酒等行为。

 

    我从来没有读过袁逸君这么多文章,如今有幸,几窥珍秘,自以为已得其大要,老言无忌,见仁见智,可以略说一二。

 

    其一,袁文有“汇通”精神,“汇”是尽量汇集所有资料,“通”就是通古今事务的源流发展。如《古代民间借书:历史的二十六个瞬间》一文可为“汇”的代表,他在这篇几千字的文章中,搜集了从晋到清,中国古代民间借书活动的多样姿态的资料,写出了借书的作用与贡献,汇集了自晋范蔚到清黄丕烈古今有名读书人数十人以及各种与借书有关的事迹,引证的典籍有正史、杂史、杂记、书约、小说、题跋、文集、诗文等数十种。这就是袁文的“汇”。在《历代书价考》名下的《书籍价格考》、《代书籍价格考》、《清代书籍价格考》三篇,历述唐前、唐、宋、元、明、清几代书价的钱物标准和价格的演变,上下贯通,演绎之广,文史随笔中尚不多见。如果袁逸君能稍加增益,略事铺张,则可成《中国书籍价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