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收藏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稻香村推出24节气养生食…
广东五华惊现六百多年历…
广东省高要市一村庄被百…
广东阳江准大学生热衷整…
广东肇庆发生人伦惨案 …
8月4日 丹麦作家安徒生…
跳楼砸死师妹 广东大学…
广东男子持双刀连砍两人…
第十一世班禅“ 3 R…
广东男子持双刀连砍两人…
最新热门    
 
广东首次发现古代“种蓝制靛”工场遗址

时间:2009-8-6 14:46:09  来源:不详
罗定龙湾、分界两镇有多处时期的制蓝工场 为全省首次发现 


  记者昨天从罗定市文物普查组获悉,普查队员们在该市龙湾镇和分界镇发现了多处明清时期的“种蓝制靛”工场遗址,这对研究古代的“种蓝制靛”业有较大价值,这也是迄今在广东省内首次发现古代“种蓝制靛”工场遗址。


  蓝,俗称染草,是古代用作染布的染料用材植物,古人说“青出于蓝”指的就是这个“蓝”。靛,一种深蓝色有机染料,称“靛蓝”,亦称“靛青”、“蓝靛,是成品染料。蓝草二月种,五月收。”将蓝制成靛要经过采摘、下坑、搅拌、打花、出靛、上缸、储藏等十几道工序,历时20天左右。


  罗定的蓝多产于连州、新榕和罗镜等地,所出的蓝米最佳,年产大约三十石,罗镜镇的水摆旧圩曾是蓝靛的集散地。 


  据罗定史料记载,制蓝、烧炭、炼铁和种桂是当地明清时期的最大产业,炼铁业因矿产枯竭而首先退出罗定的历史舞台,而制蓝业也因为清末洋蓝化工染料的进入而日渐式微。


  据了解,制蓝需要修建制蓝工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开始至今,罗定市在龙湾、分界两镇均发现了“种蓝制靛”工场遗址,这在全省尚属首次发现。其中龙湾镇有制蓝工场遗址6处,并有19处厂坪遗址,较大的制蓝工场可以容纳近百人工作,可见当时制蓝业盛极一时。


  在分界镇的金河村大坪脚掘坑口发现有一个较大的制蓝工场遗址,制靛的池缸和出水渠道都保存得十分完好,遗留的些许蓝靛还清晰可见。在大坪山上有瑶族人居所遗址和瑶族人墓,因此这也印证了瑶族人“种蓝制靛”的说


  (记者于敢勇 通讯员梁宇、潘泽辉摄影报道)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