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杨文平:“开心学国学”…
陆平:当宋代的人走过身…
礼平:遇罗克的死不是因…
长平:杰克逊,一个超越…
郎咸平:杰克逊超越娱乐…
雷平:清代湖北“学者无…
崔卫平:荒腔走板的《南…
最新热门    
 
胡政平:网络期刊的利弊及其发展路径

时间:2009-8-10 12:03:01  来源:不详

根据上网途径的不同,我国网络期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期刊社开发有自主版权的网络期刊,期刊的编辑、发行和传播等借助网络进行;二是依靠主办单位网站或其他合作网络实现上网的期刊;三是通过权威信息机构如中国期刊网、万方数字化期刊群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代理上网的期刊。目前我国网络期刊多是将纸版期刊进行数字化加工处理后在网络上发布,通过第三种方式实现网络化。宋体> 

 

  期刊网络化为新理论和新科技的快速传播、应用、推广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一是集约知识的整合功能。网络期刊包括了众多的数据库,并且提供国内外对口核心期刊的内容和相关信息,不受版面篇幅的限制,形成了出版学科齐全、结构规范科学的知识库。二是方便文章检索的功能。专业性的网络检索工具结合联机数据库,在提供参考资源、软件目录、研究项目信息、学术动态、相关学术站点等方面,比印刷期刊具有更强大的检索能力。三是网络上电子资源导航系统的建立功能。随着网上期刊的日益增多,通过建立局域网、专业网,实现编辑部网站之间的链接,可以在更大范围达到资源共享。四是进行稿件检测识别,避免一稿多投。

 

  近年来,我国网络期刊发展较快,形成了鲜的特色。首先是传播、交流方便快捷。网络期刊能够得到更多有相关专业学术爱好者的阅读和利用,从而扩大期刊读者群,期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其次是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网络海量信息的获取大大提高了编辑的知识视野,极大地推动了编辑加工和出版的效率。再次是期刊资源更加丰富。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能使原本单一、枯燥的内容变得更为丰富、生动、形象。便于期刊之间的对比,找出差距,显现个性和办刊特色。第四是经营管理更加科学。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突破,可以快速、低成本、主动地为读者提供个性化服务,满足读者需要,从而促进传统期刊的持续经营。

 

  但网络期刊也有其弊端:1.网络期刊加大了知识产权的保护难度。我国2001年修改的《著作权》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计算机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作品的数字化形式、著作权法保护、应依法承担的法律责任等有明确规定。但规定的有些条款实行起来难度很大,如期刊社无权给期刊网络服务者转让作者著作权,按照法理,期刊不仅应取得期刊社或编辑部的同意,而且应取得作者的同意,但这在事实上行不通。《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中文期刊达8000多种,涉及作者海量,若要一一取得作者许可,难免受到各种基于作者著作权的困扰,这样数据库就无从产生了。目前,期刊社或编辑部通常采取的办法是以“征稿启事”之类解决网络版权问题,即“征稿启事”中声明来稿作者如在稿件中未附带声明不允许电子媒体转载、摘编其作品,则推定作者许可网络传播,但这种做法已经受到越来越多人士的质疑。因此,如何双赢地转让网络传播权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网络期刊破坏了期刊的原有容貌。优质期刊是一个完整的特色化产品,包括内容、栏目设置、封面、版式、印装等。网络使用者利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下载、浏览时,期刊的整体状态和个体特征荡然无存,特色被网络数据库收录方式破坏。期刊特色的整体性在数据库中不能体现,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期刊社或编辑部作品著作权的侵犯。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