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离恨岂仅屈灵均——洋务先知郭嵩焘的悲剧人生

时间:2009-8-20 11:52:08  来源:不详
,向香港方面交涉。结果很快侯玉田便由香港解归广州正法。郭嵩焘巧妙地处理洋务事宜的能力,广受赞赏,李鸿章、恭亲王奕䜣等都对他赞赏有加,称他是当时最精通洋务之人。

 

  1875年,云南发生了著名的“马嘉理事件”。案件本身的是非很明确,但是由于很多官员不以为然,一味敷衍塞责,迟迟不能结案,结果遭到英国的严重抗议。在这种情况下,“精通洋务”的郭嵩焘又被推上前台,被任命为“谢罪”使臣,兼任常驻英国公使。

 

  郭在出使之前直陈马嘉理案的症结所在正是当地巡抚岑毓英的“举动乖方”,故请旨查办,这样就会使英国无所要挟。而对于郭嵩焘这种“以夏委夷”的主张,廷议哗然,一片非难之声,他们认为郭嵩焘这是“循英使之意”。在他的家乡愤怒的湖南学子扬言要砸了“汉奸”郭嵩焘的老家。在一片怀疑和讥骂声中,只有李鸿章为他撑腰,说:“当世所识英豪,与洋务相近而知政体者,以筠仙为最。”面对乡人的毁谤,和国内士大夫的无知横议,郭嵩焘身心俱疲,他七次要求辞职。光绪二年七月,慈禧太后为此亲自召见了郭嵩焘。面对太后的“温谕勤勤,反复宣慰”,郭氏只好打消辞职之念,毅然出行。在他看来:“苟利于国,不敢避就。身之不恤,何有于名?主忧臣辱,在此行也。”

 

  到达英国后,郭嵩焘的洋务和外交才华在此时得到了完全施展。在任期间圆满地处理了喀什噶尔问题、武昌教案以及各种商务纠纷。他积极参与到当时的外交和社交活动,与英法外交界相处融洽,尤其得到英国女皇和首相等人的好评。他还效仿西方礼俗,举行大型茶会,广邀各界人士。郭嵩焘本人也被推举为“国际法改进暨编纂协会”第六届年会的大会副主席,被称为“东方人中最有教养者”。

 

  就在郭嵩焘为了清朝政府的利益殚精竭虑周旋于各国之间时,他却遭到了国内保守派的猛烈攻讦,担任副使的刘锡鸿也与之相通,参郭嵩焘以“十宗罪”。虽然他极力辩解,又有李鸿章为之辩护,总理衙门最终仍将郭、刘二人同时撤去。直到光绪五年郭嵩焘回到长沙,仍然受到湘人的流言与讥骂。在他去世后,李鸿章上书请求国史馆立传,也被朝廷一口回绝。

 

  郭嵩焘去世后,他在英国期间激赏不已的晚辈严复的一副挽联道尽了郭的悲剧人生:平生蒙国士之知,而今鹤翅氋氋,激赏深渐羊叔子;惟公负独醒之累,在昔蛾眉谣诼,离忧岂仅屈灵均。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