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九成职场人不快乐 如何…
如何看待部分汉字“微调…
从央视改版谈《新闻联播…
毛、蒋如何较量?蒋介石…
毛、蒋如何较量?蒋介石…
学术书如何走近大众?
范跑跑匆匆“跑”过798…
秦始皇为何不远万里东巡…
语文课文应该怎样选? 为…
吴乃华:鲁迅如何剖析国…
最新热门    
 
如何不被“无用的幽灵”纠缠

时间:2009-8-25 11:21:00  来源:不详

  

image

  《找工作:关系人和职业生涯的研究》  [美]马克·格兰诺维特著  张文宏等译  格致出版社  2008年11月第一版  233页,32    The Culture of New Capitalism   [美]Richard Sennett著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06年第一版

  李继宏

  除非国家恢复包分配的就业制度,否则就算高等教育水平提高再多,经济发展再快,每年新增岗位再多,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也将一直存在下去;大量农村生源的毕业生如果拒绝从事高强度的低薪工作,将很难摆脱被就业的命运。

  1998年,全国高校招录新生的规模是一百零八万人;翌年是高校扩招元年,这个数字迅速地增长到一百五十三万人。此后几年,扩招愈演愈烈,到2009年,教育部制定的高校本专科招生计划安排多达六百二十九万人,足足是扩招第一年的四倍。随之而来的是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的加大:自从2003年首批扩招学生毕业以来,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不再是稀缺资源,找工作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乃至到了今年夏天,竟然传出令人瞠目结舌的“被就业”奇闻

  关于大学生就业难的解释有很多,有些归咎于高等教育水准的下降,有些认为新增岗位不足应该负责,有些呼吁大学生到农村和中西部落后地区去寻找机会,但这些解释采取的都是局外人的角度,很少有人关注找工作的过程是怎么样的,哪些因素关系到求职的成败,就业难将会给社会整体带来什么影响,更没有人提出如何才能避免被就业的建议。两本社会学著作有助于我们回答后面这四个问题。

  在当代社会学界,尤其是经济社会学界,马克·格兰诺维特(Mark Granovetter)是大名鼎鼎的

[1] [2] [3] [4] [5] [6]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