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五台山:单炷香高于50厘…
孙寿山:我国数字出版产…
最新热门    
 
鲍鹏山:看《水浒》,看的就是世道人心

时间:2009-8-28 11:26:52  来源:不详
则。

 

现在中国的小说研究有点怪

 

  读书报:很早开始,学界就在对《水浒》做诠释。那么在您看来,这些诠释分别有哪些,各自理路如何?

 

  鲍鹏山:我感觉,现在中国的学术研究有点怪,比如对小说,已经不再侧重于文本的解读,往往是在做一些外围的工作,比如,版本考据,实物考证,作者考订等等。这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但显然不是研究的最终目的。最终目的应该是通过对文本的解读,通过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达到一种认知。对《水浒》本身的研究,这几年学界做得比较多的工作可能就是对《水浒》主题的讨论。从梁启超开始,我们就比较注重对小说的研究,二三十年代开始就对《水浒》主题有很多判断,比如,歌颂江湖,反对朝廷等,1949年以前对《水浒》主题的很多研究还是在学术范围内的;后来,对《水浒》主题的分析就陷入了庸俗社会学的分析,完全是用阶级斗争的观点了;到70年代,全国评《水浒》,就把《水浒》变成了一个政治路线斗争了,比如,反招安,投降与造反等等;文革以后,尤其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我们又对《水浒》的主题进行了重新认知,现在学术界比较统一的观点就是,不再认为《水浒》是歌颂农民起义的小说,它并没有体现出农民这个阶层的利益诉求。对《水浒》中的人物的分析,恰恰是一个弱项。

 

  我还是觉得,不要把太多精力放在对硬件的考据上,事实上,小说本来就是虚构作品。当然,这里边的原因可能是,对文本的分析是见仁见智,但对硬件的考据是可以量化的。所以,现在中国的小说研究有一个很糟糕的现象,就是用所谓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文学。

 

讲故事,确确实实是最吸引普通大众的

 

  读书报:您是如何和百家讲坛结缘的?因为您本人是研究古典文学尤其是先文学的,并不是《水浒》研究的专门的专家,那么,您觉得,您来讲《水浒》,可能的利弊是什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