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抢救性保护舌尖上的文化…
广州百岁名医透露传奇经…
平水两处古墓葬分布密集…
麻醉医师遇车祸抢救无效…
麻醉医师遇车祸抢救无效…
拆迁工人被倒塌墙体砸死…
武汉市抢救性保护天主教…
考古大军云集河南淅川抢…
挖塘取水刨出蛋化石 已…
福建抢救畲族文化 出版…
最新热门    
 
抢救性保护舌尖上的文化遗迹 震后羌族文化保护(1)

时间:2009-9-7 10:51:33  来源:不详
“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四川利用“灾后重建”为契机,全面整合各方力量,抢救性保护和发展深受地震损毁的羌族文化

    在四川省,汶川、茂县、理县、北川是羌族同胞集中聚居的地方,羌族人口大约有20万人。在去年“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受灾最严重的恰恰是这些地区。

    在汶川县城岷江西岸的南部高山上,记者绕行10多公里的山路,才来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布瓦羌寨。

    “羌语我不会说喽!媳妇可能还会一点点。”在汶川县布瓦村,59岁的村民朱德富笑着用四川话对记者说。在汶川的萝卜寨、布瓦村等羌寨,村民们使用最多的语言还是四川话。

    羌族是一个没有文字、仅有语言的民族,羌文化可以说是“保留在羌民舌尖上的文化遗迹”。目前,懂得羌族语言的人越来越少。

    汶川县委办下派威州镇布瓦村的干部喻定春介绍,在布瓦村共有500余村民,其中像朱德富一样不会说羌语的村民,已经达到了九成以上。“如果再不好好把羌族的语言‘拾’回来,它很难逃避消失的命运。”喻定春忧虑地对记者说。    

    羌族语言的传承和“释比文化”息息相关,而名为“释比”的羌族文化传承者在其中起到了很大的载体作用。汶川县文化体育局副局长杨国庆介绍,历年来,释比通过用羌族语言唱经的方式,唱天文、历、医学、建筑、历史、饮食、生育、纺织、战争、语言、信仰、婚配、牧养、农耕等,将原始的羌文化用口头语言一代代传承下来。

    “但是,在去年地震中,汶川萝卜寨一位90多岁的老释比不幸遇难,整个汶川县城,有威望的释比,只剩下龙溪乡的一位了。”喻定春说。

    让汶川人感受深刻的是,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来自国内及世界各地对羌族文化保护的关注度却越来越高。“羌族文化从来没受到这样的关注过。”汶川县委宣传部干部陈贵安介绍,地震之后,联合国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来过,紧急抢救羌碉;文化部的官员也从北京前来汶川,研究羌文化保护事宜;羌民族文化研究专家和羌族聚居区政府负责人,就羌文化的现状、抢救和保护的措施以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并发出了《关于共同抢救保护羌族文化遗产的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