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旧墨五记》:历史的旁证

时间:2009-9-10 11:06:19  来源:不详

 

 

 

《旧墨五记——文学家卷》,方继孝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9年4月第一版,48.00元

 

  十多年前,启功先生为某次收藏品展览题了两个字“旁证”。启功的意思是这些不起眼的藏品都是历史的旁证,粮票布票是经济史的旁证;交通图旅游图是城市史的旁证;连环画小人书是文化史的旁证。百年无废纸,历史的边角料成为历史足痕的见证人。

 

  方继孝先生的“旧墨记系列”出到第四种(文学家卷)了,我既惊诧他持久的写作能力,也非常羡慕他仿佛用之不竭的藏品。边藏边读边写,这是一条收藏爱好者最理想的康庄大道,也是目下最应倡导的收藏风气。当前的收藏太多乌烟瘴气的东西,炒作盛行,过分强调金钱,不一而足。我入收藏行二十年,现在最厌烦的却是“收藏”二字。收藏界里太少像方继孝这样的既收藏又写作的研究者了,所以也难怪外界持有的偏见。柳和城先生在《商务印书馆老档案散失之谜》里指责信札收藏者:“说实话,你不研究出版史或商务馆史,收藏一两封信有何用呢?无非等待升值,待价而沽罢了。可惜一批有用的史料,从此支离破碎,浪迹天涯,再也无法汇集一起加以研究利用。”柳先生的话多有偏颇之见,待价而沽有什么错么?研究和利用并非只是专业人员的专权,方继孝见微知著的写法,靠的就是一两通信札,甚至就是一纸便条。我觉得方先生的书为收藏界争得了一席颜面,收藏家若真的研究起来,他所具有的资料优势,专业人士真的既羡且妒,难免说出一些带醋意的气话。我的倾向是,研究家别老想着像以前似的白使白用别人花大钱搜集的资料;收藏家别老是安于“独得自矜”的低层面理应“化私为公”地写点文章。

 

  信札写作不同于其他题裁的写作,由于作者手中握有确凿的物证,那么“什么该写,什么不该写”就应该有严格的自律,绝不能逮着什么写什么。基本的原则应是“扬善隐恶”,尤其是涉及写信者或受信者个人名誉或隐私的内容就不能写。写作也就是做人,我知道方先生的为人,他是绝不会做时下甚嚣尘上的“告密”“卧底”一类文章的,在这方面他是令人放心的和值得信任的。

 

  这本属于“文学家”的《旧墨记》,读起来比之前几本《旧墨记》要来得亲切,用张爱玲的话来说是“于我们亲”。为什么亲,很简单,书中的这些人物对于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鲁迅、陈独秀、周作人、柳亚子、刘半农、郭沫若、张恨水、茅盾、郁达夫、林语堂、叶圣陶、徐志摩、朱自清、老舍、俞平伯、冰心、巴金、钱锺书等等,总计一百位。我们熟读他们的作品,我们熟知他们的生平,现在由方先生从书札这个角度来讲述这些卓越作家的某一件小事,却是我们完全不熟悉的另一面,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