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肖雪慧:另一种忧虑——《高等教育市场化的底线》的启示

时间:2009-9-15 11:35:45  来源:不详
领域,在人们心目中最像古雅典的芝加哥大学在赤字中为理想而挣扎。这所名校仍然一如既往地反对过早专业化,坚持公共核心课程不可动摇、不可削减,看重批评性思维而不是实用性。然而坚守也付出了申请者减少、捐款减少、财政上越发捉襟见肘的代价,这导致能提供给学生的奖学金减少,降低了对优秀学子的吸引力。于是,在为大学理念而进行的抗拒市场力量的圣战中,也不得不有所改变。1999年的毕业典礼邀请克林顿总统来讲话就是一个意味深长的微妙改变。这一自降身段的做法招致了如潮的批评,其它一些做法同样备受抨击,如:削减本科教育经费,把带商业营销色彩的宣传语句悄然写入招生手册……

 

    在市场力量面前,另一所常春藤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多少有些进退失据,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财政压力下学校开始了互联网上成败参半的冒险。尽管这样,哥大总的说来还是在艰难地逆水行舟,保持自己最看重的特色。如果读过那本《伟大的书》,就可以体会。作者在书中记叙的是在阔别母校30年后重返哥大,跟18岁的学生坐在一起重温古典名著。而以古典名著为主的核心课程正是哥大引以为傲、顶住商业化浪潮而一直坚持的。

 

    一些大学权衡之下开始了跟公司、企业的横向联系与合作。这也就是至今在美国毁誉参半的高等教育产业化尝试。对这一变化,赞誉者注重的是这些大学在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及为地区经济增长的贡献;批评者注意到的是这一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利润原则对进行知识和思想探究必不可少的中立空间的侵蚀。

 

    不过,市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有忧虑,有困扰,但也有希望。市场力量催生了高等教育更加多样的形式,使接受高等教育的途径普遍化。这方面,英国开放大学有相当不俗的表现。作为空中大学,它是与互联网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为大批过去无缘于高等教育的人提供了正规而稳定的学习机会”。而低廉的学费、稳定的教学质量、极为重视师生直接交流等是它取得成功的关键。而开放大学的全球扩展计划也在成功推行,不过在美国水土不服。

 

    总之,各种学校面对挑战有不同反应,有成功也有失败,失败不乏意义,成功潜藏危机。作者提出问题,没有给出答案。但问题摆出来,就会有所警觉,不断校正方向。

 

    有必要提醒的是,作者谈的美国高等教育问题,哪怕营利性迪弗莱大学那种以“顾客”为中心的策略,跟我国高等教育的问题都不在一个层次上,即使同样表述下,内容也大相径庭。比如,使得包括作者在内的许多美国人疑虑重重的“教育产业”,跟我国自1999年起在高等教育领域全面推行并辐射到中小学和学前教育的所谓“教育产业化”就没有多少共同之处。提高学费,把受教育机会商品化是我国“教育产业化”的主要特征。

 

    中国人为教育掏的钱占收入比例之高,雄冠全球,但很多大学重复中小学那一套:培养考试机器,训练应考能力而不是独立思考能力,开设的课程中有大量拆烂污课程,更有大量反智的、遏制独立思考的课程。即使在把受教育机会当商品出售的意义上,其垄断性定价以及部分学校价高质低的奸商行径也是完全违背市场规则的。在这一点上,还不如迪弗莱这样的营利性大学,人家在市场竞争压力下,必须做到优秀,以质量取胜。中国的高等教育,先得解决正当性的缺失,同时还得充分关注人家正在思虑的问题。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