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仁义礼智信 国人丢的传统美德

时间:2009-9-15 11:35:51  来源:不详

  美国“心理中心”网站96日报道,一则最新的调查显示,近七成美国人认为,人们比二三十年前无礼得多。而在中国,这样的看法似乎更为流行,在中国社会调查所2005年常规民意的调查报告中,公众对“传统道德”指数的不满意度升至38.2%。“对中国的许多传统美德,有些人是丢失了,有些人是根本没学过。”提到这一现状,香港城市大学社会心理学副教授岳晓东甚为担忧。

 

    乌鸦反哺即为仁

 

  从根本上来说,现在的一大问题是,许多人对中国古代最基本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根本不熟悉。国学大师张岱年先生说过,“‘三纲’不能要,但‘五常’却不能丢”。五常包括仁、义、礼、智、信,是儒家文化的核心之一,也是诸多美德的“母德”。孟子提出:“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而在汉代著作《白虎通》中,信被解释为专一守信。

 

  除了古代典籍中记载的仁人义士,古人还以动物做比,提倡各种奉行五常的行为,比如乌鸦反哺为仁,鹿得草而鸣其群为义,羊羔跪乳马不欺母为礼,蜘蛛结网而觅食为智,鸡非晓而不鸣为信。但现在,我们出门会碰到从天而降的垃圾,坐车会遇到对老人高峰时坐公交的抱怨,交谈时会听到“良心几毛钱一斤”的奇谈怪论,与人交往则要做好“你不仁我不义”的准备。

 

    小人长戚戚

 

  那么,如果一个人做缺德事能给自己争取极大的利益,为什么还要去遵守仁义礼智信呢?“道德是与人的主观幸福感紧密相连的。”美国道德心理学家雷斯特指出,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利他”、追求道德完善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与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满足爱与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高级心理需要息息相关。所以,“人之初,性本善”确实有其心理学根据。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