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仁义礼智信 国人丢的传统美德

时间:2009-9-15 11:35:51  来源:不详
 

  首先,人际关系的功利化,让人的情感无处依托,不仅会令人感到孤立,失掉社会合作中产生的归属感,也容易精神空虚、人生意义失落。

 

  第二,除了那些缺乏道德观念和罪恶感的反社会人格者,人们内心都有一杆“公平秤”———超我,当人做出有悖良心的行为时,超我就会通过产生羞愧、内疚和惧怕等负面情绪对人施压,这也促成我们说的“小人长戚戚”。

 

  第三,“缺德”行为与人追求道德完善的本能需要产生冲突,也大大剥夺了人们的快乐。

 

    从洒扫应对做起

 

  那么,如何找回失却的传统道德呢?西南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汤永隆指出了以下三点。

 

  首先,从小要抓道德教育,而非政治教育。中国古代儒家“小学”着重“洒扫应对进退之节”,即学习清洁内务、应答宾客和行为规范,“大学之道”才讲“明德”、“亲民”和“至善”,这样循序渐进的教育方式值得借鉴。像现在国内、乃至世界各地兴起的孔子学院就很有意义。

 

  第二,媒体需要找到切合受众心理的形式,才能起到良好的宣传作用。比如“百家讲坛”中于丹讲的《论语》、钱文忠讲的《三字经》,湖南卫视“中华礼仪之美”节目,都是很好的形式。

 

  第三,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如果难以兼济天下,那么也应该独善其身。面对周围不良风气的侵蚀,要想恪守自己的原则,最好的办法是修正心态。以谦让为例,把自己想象成插秧的农夫,每退一步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