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央视《实话实说》栏目因…
陈昊苏谈父亲:毛主席确…
陈昊苏谈父亲:毛主席确…
最新热门    
 
实话实说谢幕源于实话实说精神式微

时间:2009-9-24 15:52:44  来源:不详

作者:李晓亮

《实话实说》终于还是倒掉了。

几经折腾,也没能挺住。先是从新闻频道被“踢到”央视一套,如今又在一套的变革中被“淘汰”,下周或将正式退出荧屏。据说主因还是“收视率不理想”。它首任“掌门”崔永元曾说:收视率是万恶之源。现在看来,真是一语成谶。

不过说实话,我们也不用太感意外,停播或只是迟早的事。相信多年没看过《实话实说》的,不在少数。不看此新闻,能准确说出它在哪个频道哪个时段首播或重播的,估计也不多———不信的话,可以看看新闻后的跟帖。这就是《实话实说》停播的现实原因,尴尬却又真实。它曾经的辉煌,一去不返。

不得不承认,收视率虽然万恶,但却仍是如今电视媒体难以摒弃,甚至是主要的考核指标。在当前电视的盈利和运营模式下,这个“硬杠杠”执掌着任何一档节目的生杀予夺大权。哪天《新闻联播》没人看了,面临的窘境也是一样的。

收视率也如硬币的两面,并不必然代表节目品质恶俗。至少具体到《实话实说》,它不全是因为迎合低俗而受冷落。那为何现在人们不喜欢看了呢?或许有人会说,因为没有崔永元了。这话很有迷惑性,比如追问一句:那《小崔说事》,您看吗?他可能就哑然了。所以,这不是一个简单的主持风格问题,而是暗含着时代变迁的深刻意蕴。

上世纪90年代《实话实说》能火,当然有崔永元个人魅力的因素,但深层的原因,或许还在于那时,大陆这种“平民脱口秀”节目极度匮乏,而且媒体间竞争并不太激烈。现在则不然。首先各类谈话类节目风生水起,能说话、说实话的节目,翻着花样地吸引受众,人们有了更多元的选择。而且这个网络时代,标榜的就是草根性、平民性,网络的开放尺度和娱乐效果,显然也更为诱人。这一切都可能分流着《实话实说》的观众。

前不久,本报专访了凤凰卫视名嘴、资深媒体人曹景行先生。他有个著名的“五毛钱”、“遥控器”理论。就是说当报纸和电视的某些栏目,不能满足受众需求,那么他们花五毛钱买份别的报纸或轻点遥控器换台,就能灭掉你。从这一点上讲,正是观众的遥控器“点杀”了《实话实说》。当然,他谈话中也提到一个难以避免的遗憾。曹景行说,他们那批老凤凰人,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夸张点说,那时只要往镜头前推出一个,就能红一个,而之后则再难有此机会。此话对应在《实话实说》上,或许就是崔永元的“幸运”走红,与和晶虽努力却难免失落的命运吧。

和晶在博客中,委屈地写道:“选题是可以由一个人来画圈打勾的吗”、“一个亲爹不要,后娘不疼的孩子,是孩子自己的错吗”?这等于从一个亲历者的角度,为《实话实说》的谢幕又添两条脚注。这也引人深思,现在我们的谈话节目到底该走向何处?《实话实说》可以倒下,但当初开风气之先的“实话实说”精神不能舍弃。

而若对比了外国同行———如美国“奥普拉脱口秀”的强劲表现,就能发现《实话实说》没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实话实说”精神的日渐式微。尽管你有种种理由,但在一个公民精神觉醒的时代,这是观众最不能容忍的。所以说,只有始终如一地坚持“实话实说”,对公共话题进行快速而独到的解读,以真实与理性的舆论影响力,服务于社会,才能赢得公信和民心,不被观众抛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