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1937年:中山陵区的四昼…
舒晋瑜:中国学研究的冷…
长安:中秋节的破晓地
考古发现:中国秦汉长城…
王子今:中国古代阅兵故…
无车日:中国能否像国外…
金宏达:中华文脉
月坛社区“国学教室”系…
时评:中国民族艺术何以…
国医大师颜德馨:中医当…
最新热门    
 
张曦:中国文化传统 中国人该不该以德报怨

时间:2009-10-8 18:57:26  来源:不详
,体现出明辨是非、大公无私的公平、公正的原则。这种解释,与孔子的初始意义相去甚远,而与法家的观点若合符节。

 

  同样,佛家就此所作的解释,也有微妙的变化,“以直报怨”变成了“以直忘怨”。明代智旭大师说:“达得怨亲平等,方是‘直’。若见有怨,而强欲以德报之,正是人我是非未化处。‘怨’宜忘,故报之以‘直’,谓不见有‘怨’也;‘德’不可忘,故报之以‘德’,谓知恩报恩也。”他所理解的“以直报怨”重在怨亲平等,直心而忘怨,泯灭恩仇,它包含了“坐忘”的禅理禅意,体现了“平等”的观念。

 

  总之,古人对“以怨报怨”多取否定态度,而对“以德报怨”、“以直报怨”理解、解释、取舍,有同有异。这些现象,固然反映出文献理解的正误,但同时也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弹性与普适性。了解这些,不仅对我们理解和解释历史文化有帮助,同时也对今人处事、处世,具有借鉴意义。(摘自台湾《历史月刊》260期)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3] [4]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