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新建筑和新面貌 11家小…
板桥镇挖出疑似宋三彩 …
板桥镇挖出疑似宋三彩 …
北宋钱库出土六吨铁钱 …
高校新建宿舍楼4间寝室…
板桥镇北宋建筑群露真容…
少林寺拟斥资20亿建天津…
少林寺拟斥资20亿建天津…
挖武则天墓不会改写历史…
建筑业人士参访佛光山 …
最新热门    
 
新建筑和新面貌 11家小吃老字号重回大栅栏(2)

时间:2009-10-17 10:15:49  来源:不详
1998年,大栅栏举办过一次名优食品促销展,“羊头马”首次重返故地。“没想到30多年了,还有那么多老顾客认我家的牌子。”在那次10天的展销活动中,已成为羊头马第七代传人的马国义说,每天煮的几大锅羊头肉半天的时间就售光了。“什么时候能回大栅栏开个店?”他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个念头。

    再后来,随着老北京小吃东山再起之时,羊头马、爆肚冯、年糕钱、豆腐脑白等几家从大栅栏走出的老字号小吃开始联合经营。“结果并不太理想。”马国义说,他们先后换了好几个地方,从王府井到宣武门,从牛街到后海,每个地方长则3年,最短1年,每次搬家都是因为高昂的租金成本。

    去年,前门大街招商的消息着实让马国义兴奋了一阵子,他以为“羊头马”回大栅栏开店的日子不远了。但这个想法很快被天价租金打了回去。今年,宣武区政府主动找到马国义,希望他能回大栅栏经营老字号小吃。“政府提供了优惠政策,租金也能接受。”这次,马国义毫不犹豫地同意在大栅栏开第二家店(他的第一家店在后海的九门小吃)。他说,虽然目前的店面比较小,但回来的感觉就像回到老家。

    现场

    新建筑前老街坊寻记忆


    破旧的路面、空中电线如“蛛网”一般的景象不再,取而代之的是青石地面、中西结合的洋楼。昨日,具有600年历史的大栅栏西街经过半年修缮,恢复成民国时期的“老北京”文化街。面对修缮一新的建筑,老住户们也凭着记忆指点细节上的“出入”。

    大栅栏西街东起煤市街,西至樱桃斜街和铁树斜街东口交汇处。过去的几十年,大栅栏西街与大栅栏商业街形成天壤之别,这里经营业态低下,道路破旧老化,电线横空搭建,很多到北京旅游的游客很难把这里与繁华的北京市中心联系在一起。今年3月底,宣武区投入2.44亿元,启动大栅栏西街的保护修缮工程,为这条600年的老街“易容”。

    走在焕然一新的大栅栏西街,记者感受到时空变迁:老砖老瓦的京华客栈门楼上保留着精美的彩色瓷砖,原大北照相馆家属楼上清晰的雕刻……每处重要历史遗存的墙上都用中英文加以标识。由于大栅栏西街历史建筑较多,著名古建专家王世仁曾提出,要对青云阁、京华客栈、观音寺等18处建筑予以重点关照。修缮过程采取修旧如旧的原则,以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建筑风格作为该街的历史风貌基调,按照风貌维护类、风貌修复类、风貌整饰类、风貌更新类4类标准对沿街建筑进行修缮整治,整条街巷形成了传统中式建筑、民国式建筑、西式建筑相混的中西合璧式风貌格局。王世仁称:“大栅栏西街建筑不土不洋不中不西,其建筑风貌最有味道。”

    不过,在西街生活了半辈子的老街坊却有不同的看法。“修的还是太新了,有些地方与原来不一样。”住在37号院的邢大妈上世纪60年代就在此居住,她说,对面的“谦祥益”绸布店过去的窗户是带有4个小框的中式木窗户,但现在的窗户却改成了现代风格。而再远一点的一处旅店过去是二层的洋楼,现在却变成了中式建筑,这让她感觉稍有遗憾。

    对话

    业态水平偏低

    已入改造范围


    大栅栏西街将承担起衔接大栅栏和琉璃厂两条特色街区的功能。昨日,宣武区副区长李岩就业态调整和未来发展接受记者采访。

    记者:如何改变大栅栏西街的形象?

    李岩:大栅栏西街的业态水平偏低,针对这一问题,大栅栏西街已列入商业街的改造范围,目前30余家商户确定了调整方案,如专营丝绸的老店谦祥益将在大栅栏西街上形成两个店面,一个建成高档丝绸产品展示厅和丝绸博物馆,而另一个则为高级定制服装的VIP店。

    由于西街的一些宾馆经常接待外国背包客,这里将引入一些国外的咖啡连锁店,同时计划引入一些成熟的经济型酒店。

    记者: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有价值的文物资源?

    李岩:目前街西侧的观音寺正进行腾退,观音寺腾退后将不再修建为庙宇,而是按文化用途进行规划,考虑将公益性的“大栅栏游客服务中心”落户这里。

    记者:大栅栏西街改造之后,大栅栏地区还会进行新的改造吗?

    李岩:下一步将向大栅栏西街南北两侧的胡同延伸。年底前出台《大栅栏商业规划》之后,一条街一条街地改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