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中华日历通典》:一本…
“20年我最喜欢的一本书…
黄敏兰:读一本关于朱元…
无业男自称记者 一本奥…
任继愈“最后一本书”将…
全班54名高考生全部上一…
最新热门    
 
一本尘封七十年的好书——谈陈衡哲主编的《中国文化论集》中文版

时间:2009-10-21 10:45:12  来源:不详

 

 

 

《中国文化论集——1930年代中国知识分子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与想象》  陈衡哲主编  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9年1月,由福建教育出版社印行的二十五万字的《中国文化论集》问世了。书的腰封上印着十几个大字:尘封了七十余年,中文版首度出版。大字的下方排列了十八位论文作者的大名:丁文江、胡适、蔡元培、赵元任、朱启钤、余上沅、任鸿隽、葛利普、翁文灏、李济、秉志、胡先骕、朱经农、冯锐、何廉、曾宝荪、陶孟和、陈衡哲,可以说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学术界的一时之秀(用现在叫法可称是顶尖级的“精英”),其中除葛利普一名外国人外,都是地道的“国士”。他们为这个论集撰写的十八篇论文,当年全都是用英文发表的。

 

    主编这一论集的是陈衡哲女士。陈衡哲和她的夫君任鸿隽(叔永)是三四十年代知识界的著名人物。任先生最为人知的事迹是曾任“中国科学社”的主持人和《科学》月刊(后改为季刊)的创办人,为中国科学事业的开创、兴起和初步发展立下汗马功劳。陈衡哲曾任北大、川大和东南大学教授,是著名的作家和散文家。陈从1927年开始连续四次作为中国代表出席太平洋学会的双年会。自1929年在日本举行京都会议以后,该会开始发起“机器时代与传统文化”的讨论;陈作为代表感到有必要对中国文化展开多方面的讨论研究,以保证能在1931年的会议上对中国文化问题进行富有成效的探索。她因而受协会委托,负责编辑这样一部文集——这便是这本英文“SymposiumOn ChineseCulture”论集创意的由来。至于这个论集因何尘封七十余年,暂无从探究,如今福建教育出版社约译并出版了它,应该说是为文化出版界做了一件大好事。

 

    全书共分十八章:丁文江的《中国如何获得其文明》、胡适的《中国历史上的宗教与哲学》和《文艺复兴》、蔡元培的《绘画与书法》、赵元任的《音乐》、朱启钤的《建筑》、余上沅的《戏剧》、任叔永的《科学之引进中国及其发展》、葛利普的《古生物学》、翁文灏的《中国地质学》、李济的《考古学》、秉志和胡先骕的《生物学》、朱经农的《中国教育》、冯锐的《农业》、何廉的《工业》、曾宝荪的《中国妇女的过去与现在》、陶孟和的《社会变迁》、陈衡哲的《结论》。以上十七位中国学者,除了朱启钤和蔡元培两位在三十年代已是越过中年的长者外,其他十五位多为留学欧美多年、在国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中年学者。蔡先生很谦逊,专门在文后的附言中声明该文是用中文写就,请林语堂博士译成英文的。蔡先生的这句话倒勾起了我的一点好奇心,有点想了解一下与蔡先生年龄和经历都不相上下的朱桂老(启钤先生)是否也会是烦请别人代劳译出这篇文章的呢?我甚至疑惑有无可能是请他的营造学社的梁思成先生代劳的呢?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