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闫德利对话记者:希望追…
孔子思想怎样影响21世纪…
专家学者在中国人民大学…
学者:北京被破坏得较严…
学者:中国建设软实力不…
“首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
探访各行业加班工作者:…
学者话中秋:传统节日 …
透视:孔子重回大众视野…
67名专家学者聚敦煌 研…
最新热门    
 
学者:如何让重阳节更有敬老气氛?

时间:2009-10-27 10:36:30  来源:不详

  我国60岁以上老人超过了1.49亿,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1.3%。既然是全民敬老的节日,就需要创造全民表达敬老、爱老的条件和氛围,但就现状而言,这方面做得似乎还不够理想……能不能将重阳节也列为“法定假日”——让儿女们放下工作陪伴父母,孙辈们暂停学习去探望问候爷爷奶奶,让孩子们都知道身边的银发长者过节了

 

  今天,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历史上,重阳节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民俗节日,从平民百姓到达官贵人,都要在这一天登高、饮酒、赋诗、赏菊,可谓举国同欢、万民同乐。已延续了大约2000年的重阳节,自古至今有个演变过程,“主题”从最初的祛灾避难逐渐演化为祈求长寿和平安;它的“吉祥物”是茱萸和菊花,曾被人们称为“避邪翁”和“延寿客”。有的皇帝还会在这一天赐予年老的臣子和百姓中的寿星手杖和衣食等。从文化上讲,屈原、陶渊明、李白、杜甫、孟浩然、苏东坡、陆游、李清照……数不清的骚客文人留下了数不清的重阳诗文,记载着丰富深厚的人文精神。

 

  这个曾经内涵丰富的传统节日,在今天被定义成“敬老日”,应该说很有意义,因为我国60岁以上老人超过了1.49亿,占全国人口的比例已达到11.3%。既然是全民敬老的节日,就需要创造全民表达敬老、爱老的条件和氛围,但就现状而言,这方面做得似乎还不够理想,重阳节特殊的节日功能还没能收到理想中的效果。

 

  调查显示,过半的年轻人不知道重阳节在哪天,不知道重阳节与“敬老日”同为一天。调查还显示,假如重阳节不在周六、周日,人们不可能请假去看望父母、祖父母,更谈不上在这一天陪长辈外出走走,登高望远,赏菊秋游。

 

  于是又要旧话重提:能不能将重阳节也列为“法定假日”——这一天全民放假,让儿女们放下工作陪伴父母,孙辈们暂停学习去探望问候爷爷奶奶,让孩子们都知道身边的银发长者过节了。

 

  在这个日子,另一件要做的有很大意义的事,是鼓励老人们主动积极地欢度自己的节日。在中国,有相当数量的老年人缺点生活热情,总是被动地并习惯地等待他人来关爱。因此就要营造重阳节的气氛,发扬重阳节的敬老内涵、发扬“报本反始”的孝悌之道,激发起老人们热爱生活、珍惜生活、享受生活的情怀,焕发活力、童心和“稚气”。

 

  在诸种传统节日中,登高、赏菊的重阳节更偏于“轻松休闲型”,不像清明节那么带点凝重,也不像春节那样有许多礼尚往来的忙碌。“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是人人喜欢的千古名句,更切合当今人们对诗意率性生活的向往。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