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历九月九日,为我国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由来已久,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中,就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我国民间过重阳节颇为隆重和热闹,重阳节的饮食习俗以及民俗活动也颇为丰富。
登高
重阳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即是登高。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
赏菊
农历九月俗称菊月,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菊是长寿之花,历来为文人们赞美作凌霜不屈的象征。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