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两尊台湾佛像入驻达尔吉…
最新热门    
 
鲍尔吉·原野:醒来时我们相亲相爱——从赛珍珠翻译《水浒传》说起

时间:2009-11-2 20:40:25  来源:不详

从小生活在中国,曾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女作家赛珍珠把《水浒传》翻译成英文,书名改为《四海之内皆兄弟》。

 

  书名的置换,反映出赛珍珠这样的感受:一部描写中国农民起义以及被招安的小说里面,比杀戳、谋略、情爱更让人倾心的是兄弟之情。

 

  水泊梁山的好汉,有名有姓108人。他们同生共死的理由只有一个:兄弟。

 

  兄弟情被中国人称为手足情。手足的比喻若译成外文或可使异域的读者费解,但中国人,特别在大地上耕作过的人眼见心知。手和脚一起劳碌,一同苦乐。前路有荆棘,足与手哪一个绕得过?血淌在掌上和脚下有一样的痛楚。把兄弟定位于肢体关系,是中国式的宗法伦理的一大发明,当然它来自儒家的教义。“孝悌”之“悌”,即说兄弟之间友善的、不弃不离的、订之于终生的亲情。在中国人心中,兄弟情是大事。大到什么程度?此事仅次于侍奉父母,是不可回避的做人的根本之一。

 

  在漫长的农耕社会,什么能够抵御饥荒、病患、兵乱?实话说,什么也抵御不了。但家庭的团结稳固,特别是以血缘相系的大家庭的和谐一体,或可保全在灾变面前破碎的生命与利益。如此看,兄弟的责任,远远大于同胞间的名分,理应共赴生死。于是,在旧时的大家庭,当老人赚得一些田产,养育一些子女———这是中国人的两大梦想———之后,思虑的大事是让儿孙住在一起,不分家。这个现象在潮汕人、客家人那里尤为鲜明。不分家,实为不分情。在财产共有的基础上浸润血脉的信息。所谓大屋和祖屋如同一个大缸,兄弟乃至妯娌一并泡在家族的酒浆里,情分抵达筋骨,气味相契。

 

  这种情形,在五四时期被视为封建守旧,曾被声讨砸烂。然而,在当时社会保障样样破败的境况中,父母衰老、兄弟离散,遇到当头之祸去找谁帮助呢?小家庭不堪摧折,还是兄弟更有力量,因而砸不烂。

 

  于是,中国社会诞生出一种奇特的伦理关系,即“友道”。它是从儒家的兄弟观念伸到社会的一种亲密纽带。这个道是什么?

 

  ———姓氏不同,血缘不同,籍贯不同,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也不一定相同,但变成兄弟。他们完全可以像亲兄弟一样剖肝沥胆,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文前提到水泊梁山一百单八将即是这一现象的文学缩影。

 

  梁山好汉几乎每人都有一样优异本领(鼓上蚤时迁先生专擅偷东西,母夜叉孙二娘女士杀了人做包子,其本领按说不宜称为优异,姑言之)。本领是他们的“好”。而在大宋王朝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