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浙江普陀山七迎观音文化…
七旬老人为两元钱容留他…
七旬老太目不识丁却擅长…
七旬老人擦地板 保姆在…
七旬空巢老人重阳节跳楼…
七旬老人驯鸟技艺令人称…
英国七旬亿万富翁与女助…
七旬拾荒老妇状告八个儿…
七旬老人因婚外恋7年离…
七旬翁钓得“寿”字大甲…
最新热门    
 
唐山七旬翁20余年创作小山居民清明上河图

时间:2009-11-18 11:50:03  来源:不详
四幅工笔作品栩栩如生地记录了唐山小山居民建国前后的生活变迁,总长30余米的画卷如“清明上河图”般展示了小山周边的风土人情。唐山文化系统离休干部,72岁的马福庆用20余年创作的《小山变迁图》,在画卷上留下了小山区域的繁华与发展。 
  -13岁部队转业与唐山结缘 
  11月13日上午,在位于唐山市馨秀园的住所中,记者见到了马福庆老人,马老的居室内摆放着很多画像和雕塑作品。 
  据马福庆介绍,由于父母都是军人的关系,他11岁便在北京参加了某部队的文工团,在“评剧研究社”中当小演员。上世纪50年代,他随文工团一起,从北京来到了唐山。 
  “我13岁转业后留在了唐山,就住在小山。”提起与小山的情感,马福庆回忆说,从13岁开始他在小山生活了近30年,直到1983年父亲离休后,全家才搬到了路北区居住。 
  在马福庆的青年时期,小山一直是唐山重要的繁华地段,各种商业的荟萃,不同居民的生活都吸引着从事艺术工作的马福庆。平常喜爱绘画的他,不时将自己所看到的小山生活,用素描的笔法记录下来。在他18岁时,马福庆又到上海进行了为期2年半的绘画培训,这为他以后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余年创作纪录小山变迁 
  提起《小山变迁图》的创作初衷,马福庆告诉记者,1986年由于工作的关系,他参与了当时文化志的编修。然而在工作中,马福庆和同事们发现,在经历了1976年大地震之后,小山周围曾经繁华的商业和丰富的居民生活,缺少影像资料的记录。 
  “从那时候起,我就有个想法,要创作一组记录小山周围变迁的绘画作品。”马福庆说,借助编志工作的便利,他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一直在小山区域生活的近百位“小山娃娃”。用工笔的手法创作出了《小山变迁图》的第一幅作品《晨曦图》,记录了1952年小山区域的繁华景象。 
  据了解,作为上世纪50年代小山区域繁华的记录,《晨曦图》创作之后被制成瓷砖画,镶在了小山附近的立交桥下。在马福庆创作的《晨曦图》中记者看到,图画再现了当时小山区域的民情民貌。栩栩如生的人物,各具特色的商业门市,都让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在《晨曦图》之后,马福庆又创作了《严冬图》、《赈灾图》、《崛起图》,记录了小山区域从解放前到震后十年的变迁。如今,已经年届七旬的马福庆,还在创作着《小山变迁图》的第五幅作品,描绘着小山区域的不断发展。 
  -将用油画形式再现小山变迁 
  “现在我还有个心愿,就是把小山的变迁,用油画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采访中,马福庆告诉记者,考虑到《小山变迁图》作为长卷不易翻阅,他计划将其中的精华,按照历史演变的时间顺序,用油画形式重新加以体现。 
  马福庆说,他已完成了其中一幅作品《小山乐》的创作,正在构思其他几幅油画作品。(河北青年报 任哲 齐雪芳)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