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长安文物普查获新发现 明代石狮引出一段轶事 |
|
时间:2009-11-19 11:28:03 来源:不详
|
|
|
记者昨日从省文物部门获悉,在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中,文物工作者在西安市长安区鸣犊街道的师二村中发现了一对保存较好的明代石狮,体量高大,雕刻精致,是长安普查以来新发现的具有较高艺术水平的民间石刻,而更让人称奇的是,关于这对石狮还有一段民间流传的轶事。
狮子在中国民间民俗文化中代表了吉祥,从每逢年节的狮子舞中就可见其一斑,而老宅子门前、庙门前放置石刻狮子,也成为了中国传统的建筑组成部分。据介绍,此次普查中发现的这一对圆雕石狮,现放置于长安区鸣犊街道的师二村进村的道路两侧,青石质地,具有自宋元至明清以来典型的造型风格。狮分雄雌:雄狮前足踩踏绣球,绣球上系有绶带;雌狮前足踩踏小狮,小狮呈俯卧状,前爪中怀抱一小绣球。石狮耷耳,凝眉,怒目,张口,头部皆微向内侧,趾爪锋利,筋骨强健有力,狮鬃呈螺状,颈部均佩戴有项圈、銮铃等饰物,石狮脊上有浮雕的背毛,尾部内卷于后足旁,作蹲踞状于长方形底座上,底座四周皆有浅浮雕的卷草团花图案。石狮通高约在1.72米,身长约1.37米,除了形体高大外,更可从其各种装饰中窥见石匠娴熟的雕功和富有生活情趣的创作意识。
在文物普查访问中,师二村的村民们对本村所拥有的这一对石狮的来历津津乐道,虽然谁也说不清石匠雕凿它们的初衷和它们一开始的归属地,但却都很清楚它们与本村的渊源关系。据该村老人们介绍,解放前当地有一位名叫赵彦武的乡绅,虽为油坊商人出身,生逢乱世却能明晓大义,对杨虎城部队鼎力援助,而杨赵两家私交也颇为深厚,虽然在正史文献中对杨赵两家关系交往少有笔墨,但这两尊石狮却恰好成为了两家交情的一个见证。
据传赵彦武的母亲乐善好施,曾施愿为本地修建寺庙一座,而杨虎城的母亲孙一莲老夫人得知此事后,专从西安八仙庵请来这两尊石狮送与赵家老太太。但适逢乱世,寺庙最终未能建起,但这两尊石狮却因而得以落户于此,成为了一段民间流传的轶事。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