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明代古建拈花寺着火 古…
北京明代古建筑拈花寺失…
北京明代古建筑拈花寺失…
大洪山慈恩寺将体现唐代…
经济学家“另类”观点:…
历史学家眼中的辛亥文物…
北京大学国际汉学家研修…
12月8日 明代科学家徐光…
比利时科学家称外星人就…
教宗与圣座国际神学委员…
最新热门    
 
建筑学家冯纪忠走了:所有的建筑都应是公民建筑

时间:2009-12-15 11:30:47  来源:不详
于移动的双脚一步步走上领奖台,做完5分钟演讲。他谦虚地说着“惭愧”,也坚定地强调着自己的建筑主张:“所有的建筑都应是公民建筑。建筑如果不为公民服务,不能体现公民的利益,它就不是真正的建筑。”

 

  更多的公民并不知晓他。他们到上海松江的方塔园游览,感受到今天的园林中少有的既野趣又清雅、既质朴又深邃的意境。从宋代遗存的方塔下来,他们会遇见一处平实的茶室。喜欢建筑的年轻人会有些诧异,感慨这间乡野茶室如何能做得这般沉着流畅,而取自孔夫子“君子居之,何陋之有”的“何陋轩”名,又是这般不卑不亢,妥帖坦荡。

 

  他们也许并不知道,正因为方塔园和何陋轩,冯纪忠先生在1987年获得了美国建筑师协会的荣誉院士称号。这座被称为平衡了“理性与情感”的人性两极的建筑,建成30年之后,至今仍然代表着中国现代园林建筑的最高水准。我们不禁设想,如果,在他作为建筑师的全盛期,不是碰上了一个特殊时代,中国会不会有另一个贝聿铭。贝聿铭与冯纪忠曾是上海圣约翰大学的同窗。

 

  虽然有种种折腾,冯纪忠却说自己从不后悔。因为,“教书育人60年,如今我出门到处都是熟人。”连和女儿一起泛舟西溪湿地,也能碰上旧日学生,几条船团团围拢来,一个个年已半百的设计师和各地城市规划负责人七嘴八舌喊“老师”的情形,一时甚至吓坏了船夫。

 

他将城市看成一个“活”的存在

 

  冯纪忠最为人铭记的建筑设计、建筑教育理念,当属“缜思畅想”和“重理倾情”。两句话表达的意思很相近,即设计者需要在精通现代建筑技术和尊重文化传统的基础之上畅想、创新,要注重理性,又要投入激情。他还要求自己的学生,要既有“童心”,又要有“学究气”。而他在上世纪60年代提出的“空间原理”教学理论,因在日常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使得同济大学逐渐演变成为学科制度完备的著名建筑教育基地。

 

  上世纪50年代已是国家第一批“二级教授”的冯纪忠,在从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至1994年间,总计培养了博士研究生5名、硕士研究生15名,其中还有两名肄业。听起来,“入室弟子”并不算多。他的不搞“批量”培养,却使当年的研究生们受益匪浅。

 

  “当初,在冯先生家中,或是在学院底层那间朝北的寒冷斗室中,大家围坐先生身边,讨论或清谈的情形,记忆犹新。”当年冯纪忠教授的博士生、如今已是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副院长的黄一如这样回忆。

 

  只是,现在已少有像冯纪忠先生这样融汇中西、古今,实现建筑文化传承和内涵创新的大家。他以现代建筑学者的眼光,早早引入城市规划和城市绿地设计的理念,努力减少着对于环境整体和谐的破坏,也以东方式的智慧,早早将城市看成一个“活”的存在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