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孔德立:早期儒学

时间:2009-12-15 11:30:49  来源:不详

 

  据《史记·儒林传》记载,孔子弟子中,有的著书立说,有的为诸侯卿相之师,有的则“隐而不显”。除了这些高徒以外,还有数量更为庞大的群体。“隐而不显”的弟子就属于“修身派”,出仕与传承经典、收徒讲学的属于“安人”派。我们不可否认“安人派”弟子做出的重大贡献。如子夏在儒学史上,既以传承文献著称,又为魏文侯师,显赫一时。但子夏却表露出在修己与安人(用今天的话语说即“学术与政治”)之间的两难抉择,“出见纷华盛丽而说,入闻夫子之道而乐,二者心战,未能自决”(《史记·礼书》)。这种言论与思想一旦在儒者群体之间蔓延开,就很容易使意志不坚定的人,以入仕“安人”为借口,来大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默默无闻的“修身派”长期在民间,其言行文质彬彬,不求富贵与显达,更有利于“移风易俗”。因为普通百姓不只是听你说什么,关键的还是看你在做什么。

 

  春秋战国之际,一方面是传统宗法贵族的没落,另一方面是新兴贵族的崛起。孔子与他的弟子正处在这样一个社会转接点上。他们努力把古代积累的文化传承下来,并以此提升人的道德价值与人格尊严,使人变得有教养。在“天下有道”时,可入仕“安人”;当“天下无道”时,就退隐不仕,坚持“修身”,以待时机再“安人”。所以,无论怎样,修身是儒家的根本特质。后孔子时代的《大学》、简帛《五行》等文献,均强调“慎独”的修身工夫,正切中早期儒家思想的真谛。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