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李汉秋:不妨设中华情侣…
学者话中秋:传统节日 …
默秋:开国大典背后的故…
最新热门    
 
李健秋:经典也美丽——评向熹先生译注《诗经》

时间:2009-12-18 11:07:54  来源:不详

作为中国文学的主要源头之一,《诗经》一直受到历代读书人近乎膜拜的尊崇。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吟哦,它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文化基因,融入到华夏文明的血液里,而传承、诠释《诗经》的任务,也落在一代代学人的肩上——从《毛诗诂训传》开始,经汉郑玄作笺、唐孔颖达的《正义》、北宋朱熹的《诗集传》,又经清代乃至当代学者的继承发扬,治经、解经已经成为传统学术的重要一脉。在语言现代化、文化全球化的当下,这个任务变得格外重要而艰难——语境的改变,要求诠释者既要有深厚的古代文化修养,又要有化繁难为平易的现代汉语水平;“深入”故属不易,“浅出”尤为难得。而能真正做到“深入浅出”的学者,在当今学界并不多见,向熹先生应该算是其中之一。

 

  向熹先生是古汉语研究领域令人敬重的一位学者,他的著作数量并不是很多,但本本皆是大匠运斤、举重若轻之作,如《简明汉语史》、《诗经词典》、《诗经语言研究》。2009年向熹译注的《诗经》(以下简称“《诗经》向注”),正是他涵育出的一部深入浅出之作。

 

  这本书的结构颇有特点,除原诗外,整体上可以分作四部分:题解、今译、注释、韵读,每篇作品均按这样的顺序进行分析解读。每首诗的原文是作者采各版本之长精核精校而成,连标点符号都费了一番斟酌,力求与诗的原意扣合无间。

 

  每篇诗前的题解简洁清晰,寥寥数语点出诗的主题。从《毛诗》开始,历代学者对《诗经》305篇的主题便一直争论不休。而这本书中,作者对主题的解说,虽然亦参考引用前贤的见解,却主要是立足文本自身,从内容出发。如首篇《关雎》中的题解:“一位贵族青年爱慕、追求一位采荇菜的姑娘,并想象迎娶她的热烈场面。《毛诗》以为此诗‘淑女’指太姒,‘君子’指周文王,圣主配贤妃,足为天下后世楷模。故列之于‘三百篇’之首。”这里虽引《毛诗》,却是有选择的,服务于对内容的解说。

 

  每首诗下面的译文以直译为主,句句与原文紧密对应;译文用白话,同时又以诗体出之,如《柏舟》篇:“随波飘荡柏木舟,在那黄河水中游。垂发齐眉美少年,正是我的好配偶。发誓到死不变心!叫声父亲和母亲,怎不体谅相信人!”体制整齐,韵律谐和,带有浓厚的民歌风味。

 

  注释部分,最见作者功力,真正是“无一字无来历”。除《毛诗》、《郑笺》、《正义》、《集传》等经典的《诗经》研究著作外,还有清人和今人的著作如《诗经原始》(方玉润)、《风诗类钞》(闻一多)、《管锥编》,乃至《说文》、《太平御览》等,作者出入其间、择善而从并梳理融会之。

 

  每首诗后的韵读,按照《诗经》时代的韵部标示该诗的韵脚和韵部,使这些近三千年前的古歌,在某种程度上得到复活——它们不再是僵化的案头文本,而是曾回荡于山谷间的悦耳歌谣。

 

  全书这种多层的结构、丰富的容量,也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