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冬至年节的集体记忆(2)
关于冬至的诗词歌赋
冬至小常识及历史沿革
中医专家:冬至注意养生…
上海冬至前后迎来206…
“冬至大如年”:专家详…
菲律宾英雄奖得主成为亚…
最新热门    
 
冬至年节的集体记忆(1)

时间:2009-12-22 10:10:41  来源:不详
打印本稿】 【进入论坛】 【onclick="return openfill();" href="http://cathay.ce.cn/history/200912/21/t20091221_20658867.shtml#">Email推荐】 【关闭窗口】 2009年12月21日 11:59 张志春

 

冬至节之后,天气进入“数九”。《九九消寒之图》(年画)

 

 

冬至大如年,祭祖迎喜神。

 

    一

    在我们的目光中,冬至在传统节庆的谱系里是一个“独立自足”的节日。记忆中,冬至是漫漫冬季中白天变长的开始。这是幼年时从母亲教的童谣中获得的这一时令智慧,且在这个层面上把冬至和年节拉在了一起。那歌谣是这样的:“过冬至,长枣刺;过五豆,长斧头;过腊八,长杈把;过一年,长一椽。”我们知道,冬至是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昼一天天长起来,黑夜一天天短下去;寒冷渐渐式微,阳气渐渐升起。在歌谣中,年节似乎招手示意一般与冬至遥遥相望,仿佛久别的亲人从远处走来,在盼望中走近。而白日的长度则如一个鲜活的生命,不断地增高长大,让人欣喜。而这一切,都没能使冬至的名分跨越一般节令的阈限。文史资料中,这方面的描述更为清晰透彻: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十一月中,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通纬·孝经援神契》:“大雪后十五日,斗指子,为冬至,十一月中。阴极而阳始至,日南至,渐长至也。”诗人杜甫在《冬至》诗中说得好:“冬至阳生春又来。”……但是,冬至有时的名分让我们存疑。这是冬至应有的名分吗?其他节日为什么没有这样的牵连和美誉?

    其一是如年、如元旦。清人徐士宏《吴中竹枝词》就记录了“冬至大如年”这一句响彻古今的俗语。《深泽县志》也记载着“冬至,祀先,拜尊长,如元旦仪”,等等。这是明确将冬至名分叠加于年节的历史告白。屈指细数,四时八节中,谁敢与年相提并论呢?而能够与年比肩而立的节日,应是怎样的呢?

    如果说上述资料都是概括性的宏大叙事,那么看看白居易的《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初读,或许以为只是写透了冬至日深切的佳节思亲之情,但若结合陆游《辛酉冬至》诗“今日日南至,吾门方寂然。家贫轻过节,身老怯增年”来读,把冬至看作是天增岁月人增寿的节日来看,更深层的意味则不言而喻。

    其二是亚岁。在对资料的阅读中,笔者发现,古人提起冬至来头甚大。或称“亚岁”,即仅次年节的亚岁。如七步成诗、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冬至献袜颂表》所颂祝的:“伏见旧仪,国家冬至……亚岁迎福,履长纳庆。”再如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浙江临安》:“冬至俗名亚岁,人家互相庆贺,一似新年。”曹植说冬至为国家节日,可见其神圣庄严;胡朴安说其俗名,可见其在民众中传播早已约定俗成,成为不思量自难忘的集体记忆。这里似说冬至在一年的种种节庆中是仅次于年节,或许多少仍带着年节的风采与威仪吧。

    其三是冬至前夜称为除夕、除夜。如《江南志书》记嘉定县风俗:“冬至,邑人最重,前一日名‘节夜’,亦谓之‘除夜’……”;陆游《老学庵笔记》说:“予读《太平广记》三百四十卷有《卢顼传》云:‘是夕,冬至除夜。’乃知唐人冬至前一日,亦谓之除夜”;袁枚这位清代生龙活虎的浪漫诗人,认真地考证一番后,在《随园随笔·天时地志》中郑重其事地下了断语:“《天平广记·卢顼传》‘是日冬至除夜,卢家备粢盛之具’是冬至夜亦名除夕”;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吴中岁时杂记》记载江苏冬至风俗时说:“节前一夕,俗呼‘冬至’。”

    还可以举出一些文献例证,但这些足以说明了冬至的名分并非是一个自足格局,它确乎极具张力,似乎在搅混或颠覆着什么,有着让人想象与联想的辐射与衍化。而且,如同射线一样朝着一个固定的目标,让我们明确,冬至是要与年节携手结伴同车向前的,也让我们困惑,冬至何以攀附年节,到底是什么缘故呢?它们有内在的联系吗?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