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武大教授称国内买卖论文…
华南理工本科生论文登上…
现有考评制度太刻板 院…
丁晴雪:本科毕业论文的…
本科生在国际权威期刊发…
论文被上网叫卖本人毫不…
教师用博文评职称被批抄…
寒山寺文化研究院隆重举…
解析论文“长尾巴”:导…
武汉理工大学校长就论文…
最新热门    
 
低质论文照样一致通过 差劲的学生为啥就是淘汰不了?

时间:2009-12-25 10:06:51  来源:不详

小杨至今惴惴不安。他在某大学数学系读研究生时,学位论文的选题,是设想用运筹学方法解决一个生物质结构的预测问题。这个选题颇具创新性,又是跨学科研究,但真的做起来,小杨却怎么也没法打通从起点到终点的路。眼看毕业将近,他编造了“路径”,然后慌慌张张地参加论文答辩。没想到,“7位教授竟一致通过”;更没想到,一年后小杨上网搜索,发现自己编造的“路径”被多个博士、硕士在论文中一本正经地引用。

   

    研究生论文质量欠佳而且每况愈下,是不争的事实。缺乏原创、拼拼凑凑是普遍现象;抄袭甚至造假不乏其例。近几年,各大学在研究生论文开题、盲审、答辩等环节设置了道道关卡,但似乎于事无补。

   

盲审、答辩被人情“伏击”

 

    如今,沪上大多数高校规定:博士论文100%要盲审,硕士论文抽查盲审的比例则逐年提高,眼下一般是10%。盲审,就是将学位论文的作者和导师姓名隐去,送给校外的同行专家评审,以此保证公正性。如果盲审没通过,研究生必须修改论文,重新送审。不过,盲审也是事在人为,有位中文系博士生说,虽然作者和导师的名字隐去了,但许多专业的学术圈子通常很小,评审专家就算没被“打招呼”,看看题目也能大致判断出自哪位同行的弟子之手,也会“手下留情”。

   

    每年到了研究生论文答辩时节,不少教授桌上总会摞起厚厚一沓论文,少则几本,多则十几本,都来自同行门下的研究生。出席论文答辩会前,他们按理要一一审读并形成自己的意见,但“一篇硕士论文四五万字,博士论文十万字,现在谁会逐字逐句细读?能够看完导论和结语的,已经算负责的了;抄袭、剽窃根本看不出来”。此话虽激烈,却也透露了几分实情。

   

    “研究生导师们,是互相担任答辩评委的。如果你不留情面‘毙’掉人家的学生,将来轮到自己学生答辩怎么办?”一位博士生导师道出了“人情”在答辩环节,也就是最后一道关卡上所起的瓦解作用。“但最可怕的是,为了答辩顺利过关,有的导师有意让研究生做一些探索性不强、安全系数较高的课题,一般就是在原有基础上做延伸工作。这怎么培养创新人才?”

   

12个词连续相同就算抄袭嫌疑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