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孙武臣:熟读深思 探幽…
最新热门    
 
张荣臣:“兴亡周期率”,还是“兴亡周期律”?

时间:2009-12-30 10:40:34  来源:不详

今天我们在此考证到底是“兴亡周期率”还是“兴亡周期律”,可能真的是有点咬文嚼字了;但把“兴亡周期率”问题从语言学角度提出来,进而从政治学角度考虑怎么解决,却是很有必要和意义的

   

    《咬文嚼字》杂志上周公布2009年度十大语文差错,列于其中的有“兴亡周期率”,评点者认为正确的表达应为“兴亡周期律”;理由是,“周期律”是一种规律,指事物发展过程中某些特点反复出现,不是两个数值的比率。

   

“兴亡周期律”表达不了当年谈话的深层次含意

   

    从语义的角度看,应该说“兴亡周期律”更容易让人理解;但仔细一揣摩,却感到“兴亡周期律”一词反映不出当年毛泽东与黄炎培谈话的深层次含意。

   

    规律揭示的是事物发展中必然的、稳定的、客观的联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却无法改变规律。如果讲“周期律”的话,是不是否定了“跳出”兴亡周期的可能性?这样也就没有必要寻找打破兴亡周期的“新路”了。

   

    所以,黄炎培谈话中提到的“历史周期率”,除了包含有“规律”的意思,更多地是概括了历史上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政权兴亡更替现象的“概率”。黄炎培当年出版的《延安归来》一书中,用的就是“周期率”一词。

   

    结合语境看,用“兴亡周期率”更好更合理。我们且来回顾一下他们当时谈话的情境。1945年7月1日,黄炎培等国民参政员飞赴延安访问。7月4日,毛泽东特邀黄炎培等到他家里做客。他们谈了一个下午,最后,毛泽东诚恳地问黄老:您来延安考察了几天,都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六十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浡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

   

    黄炎培的担心是有充分史实根据的,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