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叶兆言、苏童:张爱玲的…
年轻夫妻举行汉式婚礼 …
台湾高中语文重拾经典文…
盛 韵:胡志德谈文言文…
最牛辞职信:400字文言…
浙江保安用文言文写最牛…
最新热门    
 
文言、词赋在今天的意义:那一些风花雪月……

时间:2010-1-23 11:18:14  来源:不详

在悠久的中国文学史上,古典诗词以其独特的情感意蕴、优美的节奏韵律令无数后来者倾心,其风流文采直接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关于古典诗词,人们常说的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腹有诗书气自华”。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古典诗词浸润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然而,随着白话文的奠定,文化背景的转换,古典诗词已经渐渐演变成少数知识分子手中的收藏品,成为“风花雪月”的代言。

 

  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诗歌的缘起,是因为外在的事物令人心有所动。一景一物都能成为古人吟咏的对象,就如大观园中的女孩子们起的诗社,吟咏的对象就是一盆白海棠、一只螃蟹而已,平凡朴实,却写得颇具情调。林黛玉《咏白海棠》中有“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诗句,林妹妹以白海棠自比、自怜,独自一人对着窗子,黯然销魂。这正是古典诗词的魅力所在——将诗人的内心倾诉给读者,使读者在审美欣赏中获得一种心灵的愉悦、精神的涵养。

 

  有些朋友可能会问,现在经济挂帅、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我们学习这些古典诗词,有什么用处呢?传统与现代,是上流与下游的关系。如果我们将上流堵塞,那么下游自然干枯。因为有了古典诗词,我们可以知道曾经的世界是怎样的——黄河曾经怎样流淌,风雪曾经怎样漫卷,细雨曾经拂过多少忧思,明月曾经照过多少无眠。在这一意义上,诗词也是历史的一部分。“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甫春》),描述了南朝佛教兴盛的面貌;“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杜牧《清明》),唐代清明节的习俗真真切切浮现在我们眼前;而“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唐白居易《长恨歌》),更把唐代七夕民俗与唐明皇杨贵妃的爱情紧密联系在一起……透过这些诗词我们可以知道,洁白的纸上可以写下多么立体的人生,漆黑的墨迹可以记录多么璀璨的生命。从《诗经》开始的中国诗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中国历史!古典诗词在时空上和我们相隔遥远,却在精神上和我们血脉相连。现代人之所以与古典诗词有了距离,主要因为历史背景、人为生活环境和语言表达方式古今不同,造成人们审美心理的差异,渐渐将古典诗词逼仄为阳春白雪。

 

  我们既然是一个现代的读者,读古典诗词的时候,就存在一个阅读视野的问题。现实生活节奏太快,社会竞争压力大,如何读古典诗词才能有所得?

 

  诗,给我们的是一种精神栖居的方式,它可以触动我们心中最温柔的那部分。读古诗就如香菱所说,念在嘴里,就像是含了一个橄榄,有说不出的情韵。

 

  古典诗词的美感,除了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更在于诵读之间声调抑扬顿挫、高低起叠的变化。为了在写诗词时避免拗口涩舌的毛病,古代文人通过反复实践,终于形成了一套严整的规则,这就是现代人闻之皱眉的“诗词格律”。我们之所以会感觉古典“诗词格律”深奥难解,就在于现代人对古代语境的陌生。如果了解古代汉语,对这些“诗词格律”就不会感到高深莫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唐王维《使至塞上》),它的声调排列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读起来高低音起伏有致,抑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09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