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穿越小说”引领年轻一…
广东千年古刹南华禅寺完…
长丰双墩发现独特汉墓 …
进贤发现巨大水下世界 …
千年古城撤县设区将改名…
广东肇庆梅庵寺惊现珍藏…
纪录片《千年菩提路—中…
东汉小官吏睡千年 四川…
具有千年历史的上海闵行…
宜丰发现千年前资寿寺石…
最新热门    
 
穿越千年的历史回响 “大三国志展”参观侧记

时间:2010-2-6 12:39:48  来源:不详

 

最重量级的展品当属来自曹操之父曹嵩墓的银缕玉衣,为了让参观者对这件展品的了解多于铭牌上的介绍,国家大剧院还专门制作了介绍出土情况的视频在旁边的大屏幕上循环播放。玉衣是一种包裹全身从头到脚每一个部位的衣罩,其外观与真人的体形相同,专为罩尸之用,又称作“玉匣”。这款出土于安徽亳州的玉衣保存比较完整,整个轮廓清晰可辨,全身由2464片大小不等的玉片和银丝编缀而成,分为头部、上装、手袋、裤、靴5个部分,此外还附带玉枕。这种玉衣殓葬的方式在汉代尤为盛行,并有严格的使用等级,据《后汉书》记载:“诸侯王、列侯、始封贵人、公主薨,皆令赠印玺、玉柙银缕;大贵人、长公主铜缕。”可是在之后曹魏时代,由于流行薄葬,这种玉衣殓葬的形式逐渐消失。

 

还有一件跟曹操有关的展品也相当的重量级,书法“衮雪”的拓片,它的名声是来自于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极重要地位的《汉魏十三品》。这两个字原刻在陕西汉中褒河水中的一块巨石上,高70厘米,长181厘米,隶书“衮雪”。清代罗秀书在《褒谷古迹辑略》中评价:“昔人比魏武为狮子,言其性之好动也,今见其书如此,如见其人矣。”关于这两个字的来历还有一段故事。公元209年,曹操与刘备争夺汉中失利,又错杀杨修,懊悔之余,曹操来到褒谷山口,当时正值夏秋之交,褒河水波浪翻滚,激流涌雪,曹操感慨系之,挥笔写下“衮雪”二字。随从提醒曹操,“衮”字少了三点水,曹操却打趣道:“江中之水甚矣,何须画蛇添足?”

 

“铜雀春深锁二乔”中的铜雀台到底长啥样?不单现场做了模型展示,还展出了从河北临漳邺城遗址铜雀台出土的龙首石构件,其前半部微上翘,眉目雕刻夸张精美,表面磨光;后半部毛糙。经考察,此青石螭首应为铜雀台转角处的角螭首,属于铜雀台装饰螭首中体量最大的一种类型。

 

出土于四川广汉的摇钱树也让不少参观者开了眼。这棵名为绿釉陶座铜摇钱树的展品,树座为红陶绿釉,上塑“天禄”、“辟邪”二神兽,树身为青铜质,由树干、树叶和朱雀组成,树干分6节,上挂大小叶64片。小叶分别插在大叶片两侧,大叶片分三种造型:一是桑叶状,上铸“五铢”9枚和西王母坐像、仙人骑驴、狩猎等图案;二是松柏状叶片,上铸“五铢”5枚;三是小叶片,上铸“五铢”3枚。树梢则是一只展翅朱雀。这棵摇钱树见证了东汉时候四川地区特有的陪葬习俗。

 

展品中还有那件在历史教科书上看得见的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这件国宝原本是成都天回山崖墓里的陪葬之物,在悬崖之上安置了1000多年之后被人发现。虽然陶俑的彩绘已脱落,但陶俑保存完好,说唱者踞坐在石墩上,上身赤裸,右手据鼓锤高举,左臂环抱一扁圆鼓,双臂带有饰物,右腿平台而脚心向外,左腿曲于圆榻上。颧高、大肚,眯缝双眼,嘴半张做嘻笑状,犹若说唱到兴起处,神态惟妙惟肖。那时的女性也同样追求时尚,这一点从持镜女坐俑和提鞋执镜女立俑就足以可见。前者面容部分已经脱落,不过,外衣上红色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