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民俗专家解读:元宵节是…
潮州古城“劳热”民俗活…
民俗专家:正月十五吃元…
徐卓人:六朝古都的民俗…
踩高跷舞鱼灯 侨乡福建…
踩高跷舞鱼灯 侨乡福建…
剪对联剪窗花剪福字 剪…
民俗专家:正月初八“顺…
民俗专家说“福”:春节…
民俗专家:正月初七是“…
最新热门    
 
剔除民俗中的恶俗成分

时间:2010-3-2 10:45:18  来源:不详
从有关普宁“2·26”惨剧的报道看,酿成这场悲剧的直接因素是当地一项叫做“营老爷”的民俗活动。从正月十一到十三,那里都要抬着土地、财神、灶神等游行,接受村民的祈福,走到哪里,哪里就要燃放鞭炮。因为当事的杨家准备得太多,又因为燃放时不慎的“方向性”错误,引燃了待放的烟花爆竹,从而导致了灾难的发生。 
  一项原本喜庆的民俗活动何以演变成瞬间夺去那么多条鲜活生命的悲剧?无论怎样总结,都不可忽略民俗中被张大了的陋俗成分。在 “营老爷”中,过度燃放鞭炮正属于这种成分。众所周知,在社会生活中,民俗的作用不可或缺。如专业人士所言,它以文化意识的内涵与生活方式的外表,合二为一地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流传与变迁。对某一信仰群体而言,民俗具有鲜明的价值导向功能、文化整合功能以及增强认同的向心功能等等。因而《管子》有云:“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把了解民俗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今,“营老爷”在潮汕大地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说明它的诸种功能仍然没有丧失。以愚意度之,“营老爷”中的放鞭炮,一如春节民俗中的放鞭炮,具备的是一种象征意义,原本不需要“弹药” 爆炸的效果。而在普宁这里能摧毁六层高的楼房,在央视新址那里能制造出惊天大火,那些燃放的东西还是传统意义上的烟花爆竹吗?
  我们现在正处于大讲文化的时代,传统节日的内涵正在不断开发,渐渐淡去了的民俗正在复苏之中。但对民俗事象而言,继承或弘扬传统,不意味着一定要秉承所谓“原汁原味”,一概全盘照收,那些不能适应时代的东西尤其是混迹其中的糟粕,要加以甄别。如果说,燃放烟花爆竹有行业制造标准需要重新考虑修订、有管理缺位需要尽快完善的问题,烟花爆竹本身还是“中性”的成分居多,但是毫无疑问,民俗中有一些成分属于陋俗乃至恶俗,必须随时代变迁而变迁,变迁的一个去向就是弱化之乃至剔除之。我们看到,至少在公开的舞台上,东北二人转已经声明“绿色”了,不是同样能够赢得大众的喜爱吗?“营老爷”只是流行于潮汕地区的民俗,从宏观层面来看,春节期间燃放烟花爆竹在全国不少地方复苏,非要到处劈啪炸得山响才是过年,某种程度上意味着春节民俗中陋俗成分的全面复苏。严重的是,禁不胜禁,只有在事实上予以默认,挑战的还有“禁放”政令的权威。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央视春晚被人称作新民俗。举办春晚虽然差不多有30 年历史了,能否成为民俗还有待时间的检验,尤其在年年遭到非议今年更是恶评如潮的背景下。然而春晚若要成为民俗,使全国人民感到在文化生活中的确不可或缺,就必须剔除观众指摘的种种恶俗成分。另外想说,作为一种行为文化,民俗是约定俗成的习惯与风俗,它是自发形成一种文化认同,没有也不应该有任何强加的成分。如果央视明年还像以往那样“独此一家”,不准别家竞争,那么这种所谓新民俗很可能本身已经沦为恶俗,不是什么成分不成分的问题了。
  潮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