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没有相关社会
最新热门    
 
陈秋燕:泉州古代书院与重教兴学之风

时间:2010-3-3 11:01:16  来源:不详
要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人们重教兴学观念更强。这一时期是泉州书院发展的鼎盛期,从其创办者看,大体可分为三类:一是完全由民间人士私人创建,这类书院占一半以上;二是完全由官府创建;三是官建民助。民间捐资创建书院成为沿海富庶地区老百姓的自觉行动。千百年的历史积淀,使得捐资书院、民间兴学在泉州人文化心理意识中成为一种“功德义举”,代代相传,蔚然成风。

 

  书院融合多元文化元素,担当文化交流使命。泉州“重教兴学”之风也表现在积极的文化交流与对外传播上。许多泉州人远渡重洋、经商创业,他们总是走到哪里就把学校办到哪里,既经营生意也传播中华文化。比如历史上闽南人渡海开发台湾后,立即着手兴办教育。康熙五年(1666年)泉州人陈永华向郑经建议要开发建设好台湾,就必须“建圣庙,立学校”,“延师令子弟读书”。建议被采纳后,他通过各种途径聘请大陆知识分子渡台,“以教秀士”,“自此台人始知学”。清代台湾书院蓬勃发展,施琅为了“敦教化,育人才”,创建了台南的西定坊书院,而后崇文等多家书院创办,成为儒学在台湾传播发展、教化民众的集散地。泉州人在这些书院中所发挥的作用十分显著。台湾的书院大多由泉州移植而成,因而与泉州书院的建筑风格大同小异;约束士子的学规也以泉州书院为蓝本,组织管理和教学内容、方法体系与泉州书院十分相似。

 

  宋元时期泉州是国际大港口,商贾云集,“市井十洲人”,频繁的商贸往来必然带来多元文化的碰撞,书院也是当时文化融合的重要推动力量。大观、政和年间(1107-1118年)泉州设立蕃学,作为专门培养外国人子弟和中国人学外国语言文字的学校。泉州书院围绕习语言、读圣书、修道德、明礼仪、通民俗、知宗教,促进了多种文化的相互了解、异族习俗的彼此包容、不同宗教的和谐共处,展示了书院在社会文化建构中宽广的胸怀与包容的品格。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