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市民减肥建议关爱红毛猩…
语文课文应该怎样选? 为…
最新热门    
 
不爱红装爱武装 女子从军的历史(图)

时间:2010-3-10 9:52:39  来源:不详

 

《花木兰从军图》局部 戈湘岚作 

 

    文学家喜欢在他的大作中出现勇猛善战的女人,事实上,在中国历来便不缺乏圣女贞德一样的女人,她们往往悄悄改变着历史。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女子在惯常思维中应该是与针线相联系的,一旦扯上战争,就生出些不同寻常的意味来——

    ◎军中有女气难扬

    《商君书·垦令》中严格规定:“令军市无有女子。”似乎在当时某些观念中,存在着女子妨害军事的意识。清代竹枝词合集《都门纪变百咏》中,有一段竹枝词专门描写“红灯照”,其中有“军中有女气难扬”的句子。从《商君书》到《都门纪变百咏》,上下绵延几千年,这种观念却一直可以寻见。究竟是军队中真的不能有女人?还是战败了的莽汉非要为自己的无能找一个漂亮的托词?

    《汉书·李陵传》记载,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将军李广利率军出酒泉,与匈奴右贤王战于天山,起初令李陵督将辎重,李陵亲见天子,请求“自当一队”,“愿以少击众”。汉武帝很感动,准许了他。然而,战争形势并不像李陵预想的那样顺利,李陵率众苦战于浚稽山,却连战而不能抵挡匈奴军的强力围攻。当时的作战场景真可谓惨烈:由于连连作战,士兵中箭伤的非常多,负伤三处的不能行走,只好躺在军车上,负伤两处的仍然要推挽车辆行进,负伤一处的则坚持在前沿作战。李陵身为主帅,看到这样的场景,并没有检讨自己的技战术,而是——

    陵曰:“吾士气少衰而鼓不起者,何也?军中岂有女子乎?”

    士兵士气如此低落,难道是因为军队中有女人吗?他的这一猜测立刻引起了士兵们的恐慌,他们一个个屏气凝神,无可奈何地看着自己最尊重的主将。事实上,在李陵的军队中,不仅有女子,而且数量想当可观。这些女子来源于“关东群盗妻子徙边者”,她们为了有个活路,便随军“为卒妻妇,大匿车中”。后面的事情可想而知了——“陵搜得,皆剑斩之。”班固紧接着记了一句——“明日复战,斩首三千余级。”

    这看起来很像《聊斋志异》,要么就纯粹是一次巧合。而李陵最终还是战败了,被迫降了匈奴。在敌人的监禁下,这位曾经在汉武帝面前有不俗表现的将军,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他是否依然在迁怒“那些不祥的女人”?

    ◎女统帅的身后名

    传说和演义中中国最出名的女统帅当属花木兰,紧随其后的还有佘赛花、萧太后、穆桂英、梁红玉、杨四娘、唐赛儿、秦良玉、王聪儿……

    这些人中不排除有虚构的人物,但在民间影响甚深。她们出色的军事才能经过历代小说家和评书艺人的加工而变得玄之又玄,而为了衬托这些伟大的女人,往往会精心设计一些情节,让她们和男人同时登场,而结果,自然是女人占了上风。

    《杨家将》更是将这一手法用到了极致。整个大宋朝廷派不出一个男将军来了,于是,寇准保举杨门女将,上演了一出“十二寡妇征西”的千古绝唱。一个家庭十二个寡妇,而且个个都能骑马打仗,单是这一点就很可疑。而小说家则将她们出征一事写得神乎其神,最后大胜还朝。

    有关资料显示,佘太君确有其人。光绪《岢岚县志》记载:

    (杨)业,初名刘继业,仕北汉,任犍为节度使,娶折德扆女。后归宋,赐姓杨。折性敏慧,长佐业立战功,号“杨无敌”。后业战死于陈家谷,潘美、王侁畏罪,欲掩其事,折上疏辩夫力战获死之由,遂削二人爵,除名为民。

    这段资料足以说明佘(同“折”)太君的不同寻常,能够辅佐自己的丈夫立下战功,并且可以为了自己丈夫的不平之事向皇帝上疏,最终取得成功。

    在此基础上的演绎无疑加重了她作为一个女统帅的不同凡响之处,以使得这位勇敢的夫人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在以佘赛花为代表的“女强人”的军旅生涯中,“军中有女气难扬”的古训变得毫无意义。她们在有意无意之中参与了改变历史观念的使命,留下了千古芳名。

    平心而论,这些骁勇的女人之所以被长久传诵,一方面是她们的不俗表现,还有一点,不可忽略的,她们的数量实在太少。事实上,“巾帼不让须眉”的可能在任何一个时期的任何一小股部队中都有可能出现,只是,机会的有无成了一个最大的问题。更多的随军女子没有她们这么好运气。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