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刘建强:谭延闿追随孙中…
雷强:天下选举
房产商任志强:中国人太…
最新热门    
 
邓忠强:徐九经和他的“三字经”

时间:2010-3-27 11:41:48  来源:不详

上个世纪80年代,曾上演过由京剧名丑朱世慧主演的《徐九经升官记》,其中一句唱词“当官不与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不仅风靡至今,还被人拿来做过不少文章。这个徐九经(1495―1580),《明史》本传上名徐九思,字子慎,是明朝嘉靖时人。

 

  嘉靖十五年(1536年),已过不惑之年的徐九经步入仕途,出任句容县(今属江苏省)县令。在任县令的九年中,他为民兴利除弊,做了许多好事,深受当地父老爱戴。后来,徐九经升任工部营缮司主事,乡亲们得知他要离开句容,便动情地希望他临行前留下几句训词,以资纪念。他挥泪对众人说:“我没有什么训词,唯独希望你们在今后的日子里,能牢记三个字:俭、勤、忍。能俭,就不会浪费;能勤,则不会衰败;能忍,就会忍让谦恭,不致于引起无谓的争斗。这些就是做人处世以保身家的道理。”这一临别赠言里的“俭、勤、忍”,被当地百姓奉之为“徐公三字经”。

 

  切莫以为徐九经的这个“三字经”只说给别人听,其实他在自己二十几年的从政生涯里也是这样做的。徐九经自奉俭约,平素很少食肉,一般只以蔬菜佐糙米饭。他曾画了一幅蔬菜图悬于堂上,并常对部属说:“古人讲,民不可有此色(菜色,比喻饥馑者的脸色),士不可无此味(蔬菜味,这恰恰是肉食者们所缺少的)。”

 

  徐九经不仅“以廉俭著声”,而且勤于政事。他在任都水司郎中时,主持过张秋河水利工程。值得称道的是,在整治“张秋诸漕河道”时,徐九经常常亲临现场指挥,未尝有一丝一毫的懈怠。正当工程紧张进行之际,恰逢新任工部尚书赵文华借巡视东南平定倭寇为名率众南下。赵文华是奸相严嵩的死党,权势熏天,所经地方官吏慑于他的气焰,无不投其所好,献纳迎送。然而当他们一伙威风张扬地路经沙湾时,徐九经只派了一差役拿了一个手板去见赵文华,手板上写道:“郎有事沙湾,不敢离也。”气得赵文华把手板甩在地上,愤愤而去。尽管赵文华炙手可热,但在徐九经的凛然正气面前,却无可奈何。这个小插曲反映了徐九经的“忍”,绝不是向权势低头折腰,更不是与权贵同流合污。当然,像徐九经这样刚直抗上的“强项令”,自然不为严嵩一伙奸党所容。嘉靖三十六年,63岁的徐九经终被罢归故里,对这种不公平的结果,时人为之惋惜不平,但他只付之淡淡一笑,处之泰然。或许,这是徐公对于个人荣辱置之度外的又一种“忍”字境界吧。

 

  集廉勤与刚正于一身,可说是古代清官的一个典型特征,我们是否可以说,廉勤是刚正的前提和必要条件?试想:为官者如果不能做到廉以洁己,勤以为政,他的口、他的手、他的腰就一定硬不起来,而要刚正不阿,不为权势所屈,其可得乎?由此可见,若要做个清廉刚正的好官,就得以俭为荣,以勤为师,既俭朴自持又勤民所需,套用“俭以养廉”这句古话来说,这就叫做“廉以养刚”,“勤以惠民”。

责任编辑: 林杏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