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戴望舒与丁香姑娘原型
最新热门    
 
沈望舒:让年节呈现文明价值 清明并非扫墓一项

时间:2010-4-1 18:20:40  来源:不详

让年节呈现文明的价值

 

清明节自古有春耕春种、慎终追远、踏青寻春三大主题,并非仅扫墓一项

 

  年节是人类文明血脉的载体,是参与者最多、有最广泛影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它以不同的主题,在每年特定氛围下,提示人们关注自己的源流:那些联系亲情、维系族群、凝聚精神,使社会和谐共处的文化要素。所以,世界各国均视年节为重大政治、社会、文化要务:主要年节被法律、政策、制度赋予显赫地位,通过完备的机制安排,保障其适时释放能量和代代传承。

 

  悠久完整的文明进程哺育了中国丰富精彩的年节体系,优质年节文化涉及人们繁衍、生息、成长、劳作、斗争、交往、收获的一切领域,表达社会博弈逆境、祈福迎祥、放飞理想的百情百态。那些被外国人称羡的家庭伦理、民族情结,以及勤劳节俭、热爱乡土、长幼有序、有敬有畏、天人合一等文化品质,都与年节文明传统息息相关。

 

  中国经济数十年的快速发展,商品社会广泛的解构重组,一方面人口的大流动和家庭单位的缩小分散,使族群得以常常汇集的年节减少;另一方面供给水平的改善和个体自立的普及,让靠年节改善生活的物质色彩消退,人们对其的期待与仪式感弱化,于是年节各自的特色逐步逝去──休假、娱乐似乎是共有的主体,年节深深的内涵渐渐尘封──喧嚣、大餐等浅表行为“没意思”地主宰着那些特定时日的生活。

 

  年节作为文化,是主题时间节点下的特殊生活方式,强调人们去感受体验平日间职场、商场等无暇顾及,但对于人生十分重要的境界。文化作为精神,表述年节的灵魂和文明的价值,而不能彰显、传播文明价值的年节是“魂不附体”,会在失去凝聚情感、传承血脉、增进和谐效力的同时失去其物质存在的文化意义。以足够的文化见识、文化自信、文化自觉重塑中国年节的文明价值,以足够的文化智慧和文化经济的运作能力为中国年节文化增色,是从政府到社会、尤其文化事业机构和文化创意产业队伍的历史重任。

 

  笔者认为根据历史与现实,引导年节呈现有益魅力的文明价值,走内容为主的情感路线,让人人从年节文化中受益,不但有益,而且必要。中国年节拥有不同侧重的内容张力,其特色内核来自人、为了人、服务人,曾经潜移默化渗透到个体与家庭,所以堪称原始的召唤、精神的纽带。春节文化如果能够实现温家宝总理强调的“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文明价值,围绕形形色色的“回家”过程,结合千姿百态的“守岁”内容,会形成极具暖流特征的人性关注。

 

  另一方面,政府高度组织化,媒体互动艺术化,使年节文明主题魅力扩展,引领社会价值取向。

[1] [2] 下一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