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会员中心 在线投稿
| 网站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社会
相关文章    
您现在的位置: 历史千年 >> 社会 >> 国学文化 >> 正文
戴望舒与丁香姑娘原型
最新热门    
 
沈望舒:让年节呈现文明价值 清明并非扫墓一项

时间:2010-4-1 18:20:40  来源:不详
 

  文化消费是自主选择空间,同时也是需要条件环境、需要引导培育、需要吸引力和可参与性的领域。没有全民认知、认同、共识、珍惜的文明价值,年节会从符号滑向社会生活的边缘。

 

  政府宣示、文教配合、传媒支撑的高度组织化,能于较短时期扭转局面。应让年节各自文化主题产生贴近生活、迎合需求的精彩,在公共文化服务普及的知识和价值基础上,由活动经济和文化创意产业营造出系列化项目与氛围。如清明节自古有春耕春种、慎终追远、踏青寻春三大主题,并非仅扫墓一项。作为农业大国完全可以“清明”概念,因势利导帮助社会开展有声有色的文化活动,达到古人“敦亲睦族”的节令境界。国家、城市、单位、家庭、个人的“追思”是温故知新的文化盛宴,后人对长辈、前人、友人美好段落的陈述,既是民族自身良知的灿烂,也是对民族历史的精神赡养,它可使清明节所指具象为值得怀念继承的亲情亲人。学生、家人、朋辈的“春游”,与了解自然与农村、拥抱大自然结合,开展拔河、蹴鞠、秋千等安全度甚高的户外体育活动,到农村通过摄影、绘画、文字等寻觅春天的信息,通过接触种子、农具、家畜等感受农业的信息,借无线电测距、航模表演、专业防灾减灾体验等学习用科学拓展能力、捍卫生命的信息……人群大规模有序向郊区户外移动,在文化主题下引领的信息流和消费流,会在安全可控前提下拉动知识流和资金流,促进文化和经济的共同发展。

 

  再一方面,尊重科学,用权威和专业的运作使年节的文明价值成为中华文化经典。应当指出,公共文化财富历来存有“无主财富”的痼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尤甚。年节文明被任意解读,迄今没有被大部分民众公认的内容描述、更没有经典仪式流程便是例证。

 

  因此,变“重大节日为文化大餐”,需围绕“文明价值”的主题进行全方位的努力。政府的组织化程度,文化企事业机构的执行力水平,公共传媒队伍的艺术化境界,社会、家庭、个人互动参与的深度,将共同决定中国年节文化能否拥有辉煌的未来。

 

  沈望舒:北京市社科院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文化产业研究所特邀研究员。

责任编辑: 林杏子

上一页  [1] [2]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Copyright 2006-2010 © www.lsqn.cn All rights reserved
历史千年 版权所有